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Schoenberg: A Survivor from Warsaw; Webern: Orchestral Works

Schoenberg: A Survivor from Warsaw; Webern: Orchestral Works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Schoenberg: A Survivor from Warsaw; Webern: Orchestral Works

表演者: Wie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CD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1993-02-02

唱片数: 1

出版者: Deutsche Grammophon

条形码: 0028943177429

专辑简介


专辑介绍:
  勋伯格:《一个华沙的幸存者》(A Survivor from Warsaw)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演出用(1947)。叙述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体杀害华沙的犹太人的事件。作曲家自己作词,并在总谱前注明:“歌词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我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报导。”
  作品中出现了有明显区别的三种声音:见证人,即华沙的幸存者,用朗诵的音调,描述当天事件的经过,用英文;中间夹有法西斯军官发布命令时撕破嗓子的喊叫,用德文;最后是犹太人走向死亡时所唱的众赞歌,用希伯来文。歌词大意如下:
  我记不得所有的事情了!大部分时间我一定是失去了知觉……!我只记得那个庄严的时刻:他们全体,就象预先安排好似的,开始唱起那已经忽视了这么多年的古老的祈祷文——那被遗忘了的信念。
  但是,我想不起我怎么来到了地道,这么长时间一直住在华沙的地沟里……
  这一天象平常一样地开始了。天还没亮就响起了起床号。“滚出来!”不管你是否睡着,也不管你是否由于烦恼而彻夜未眠。你已经同你的孩子、同你的妻子、同你的父母隔离开了,你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睡得着?
  号声又响了。“滚出来!军曹要发火了!”他们走了出来:有些人,年老的、患病的,十分缓慢;有些人,神经质地动作迅速。他们害怕军曹。他们尽可能地快。但是,白费!声音太响了,动作太乱了,而且不够快。
  那个中士大声吼道:“注意啦!站好!难道要我用枪杆子来帮忙吗?如果你们都乐意,那也好!”军曹和他的士兵毒打每一个人:年青的或年老的,健康的或患病的,有罪的或无辜的……听到他们的呻吟声和喊叫声音,使人感到痛苦万分。
  虽然我被打得厉害,不得不到了下来,但是我听得见。当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头部都遭到了重击,站不起来,倒在地上……
  我一定是失去了知觉。往后的事情我只听见一个士兵说道:“他们全死了!”于是队长命令把我们抛弃。
  我躺在一边,神志一半不清。周围变得非常安静——恐怖和痛苦。然后,我听到军曹大喊:“清点人数!”
  他们慢慢地、不规则地开始:一、二、三、四。“注意啦!”军曹又吼了起来:“赶快!从头再数一遍!一分钟之内我要知道,我把多少人送进了毒气间,快数!”
  又开始点数了,起先是慢慢地:一、二、三、四,然后变得越来越快,快到最后听起来像一群野马在惊跑。然后,在这中间,他们唱起了《听吧,以色列人》
  〈合唱〉
  听吧,啊,以色列人:上帝,我们的造物主,上帝是独一无二的。我今天向你说的这些话,应该铭刻在你的心上。你应该把它教给你的孩子,教给你的子子孙孙。你应该说它,当你起床的时候,当你坐下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以及当你休息的时候。
  (摘自钟子林编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
  贝尔格代表勋伯格学说中潜在的浪漫主义因素,勋伯格的另一名高足安东?韦伯恩(1883一1945)则代表潜在的古典主义因素不含浪漫主义的无调性。韦伯恩不写歌剧,也从不用念唱的手法。
  战前的格言风格 (1908-1914)
  Webern战前一连串精致的杰作在音乐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每个如宝石般的作品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纯粹抒情性的亲密表情,创造出暗示与陈述兼具,音响与寂静共构的音像,他的创作的主导原则是简约凝炼如格言警语。在他的成熟风格中,每一部作品都用模仿对位展开(往往是严格的卡农式)。他採用转位、节奏移位等手法,但不用模进,基本上不重复。萌芽"细胞"的旋律轮廓中通常有大七度、小九度等 没有调性内涵的音程。愈来愈无法区分出主题,织体透明,只剩基本要素;节奏型复杂,往往将整个小节或部分小节同时作二等分和三等分,力度层次无比细腻,但极少超过中强的音响。
  Webern的配器极为出色, 且强烈倾向於勛柏格的音色旋律Klangfarbenmelodie的观念,一条旋律线可以同时分配给不同乐器承担,近似中世纪的分解旋律(hocket),有时不过一二个音、难得有四五个音连续用同一种音色响出。结果得到一个全部由或明或暗的音响闪忽交融成独特的、色彩平衡的织体。
  韦伯恩的音乐中常见拨奏、泛音、震奏、加弱音器之类的特殊效果。他对色彩和清晰度的敏感使他选用不寻常的组合,如小提琴、单簧管、次中音萨克斯管和钢琴的四重奏Op.22, 或为女高音、单簧管和吉他写的歌3首0p.18。
  採用如此凝炼的风格写作的乐曲自然不会是长篇大论的,虽然也不都像弦乐四重奏《小曲六首》Op. 9或《乐队曲五首》Op.10(二曲都作於1913年)那么短, ;四重奏的乐章平均只有36秒鐘,Op. 10每个乐章只有48秒,其中第五首只有19秒。但是,即使小型作品如交响曲(1928)和弦乐四重奏(1938),全长也不过八九分鐘,其语言可谓浓缩精炼到了极点。浓缩、加上不熟悉,这便要求听眾异常集中注意力。勛柏格称之为 “只用一个动作表现出小说,一个呼吸显露欢乐” ‘to express a novel in a single gesture, a joy in a breath’. .彷彿来自外太空或另一个世界,就不协和(由於巧妙地运用对比音色而大大缓和了不协和的感觉)与和声複杂性而言,韦伯恩的音乐要比勋伯格、贝尔格及其他许多20世纪作曲家容易听得多。
  韦伯恩的发展过程和勋伯格一样,经历了晚期浪漫派的过度半音变化体係、自由无调性和按音列组织等三个阶段,
  相较於后浪漫主义的冗长巨构, 韦伯恩则探测另一种不同的世界──这是「微观宇宙」的世界,而非「宏观宇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裏,满是纤细、瞬间即逝、点描式的声音,寂静、新颖的音调关係,雋永的精义,以及发散幽光的管弦谱配法。他在1908年到1909年之间完成的《史提芬.乔治》歌曲、弦乐团五乐章、为管弦乐团作的六首小曲中,着重於零散 的小片段、乐句和细节,而非主旋律。他构思出一套创造总谱的新方法,几乎是以不同的乐器处理每一音符,色调时有变换。韦伯恩的新观念渊源於勋柏格,后者早先就谈过「音调色彩的旋律」或「染音曲调」。魏本的音乐日趋精简雋永。他在1914年到1917年间所完成的歌曲集「把一丝不苟的对位法同化为基本的连贯形式」(皮埃尔.布列兹言),预示音列系统的到来,布列兹认为韦伯恩营造了另一新层次一──声音空间。「韦伯恩观点的急进、感情的革新,都堪称前无古人。」
  Webern的作品精简且数量不多, 全集的长度往往不如马勒一首作品。他的成就虽在生前几乎没有知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日益得到人们的赏识。他的音乐推动了意大利、德国、法国和美国的重大新发展。
  (介绍文字转自这里http://www.icefeel.com/2006/05/05/0000101630.html

曲目


01. Schoenberg Ein Uberlebender aus Warschau, Op. 46 《勋伯格: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02. Bach-Webern Fuge (Ricercata) a 6 voci 《巴赫-韦伯恩:赋格(利切卡尔)》
03. Webern Passacaglia fur Orchester, Op. 1 《韦伯恩:帕萨卡利亚,Op.1》
04. Webern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I. 《韦伯恩:6首乐队小品,Op.6》
05.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II.
06.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III.
07.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IV.
08.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V.
09. Sechs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6 - VI.
10. Webern Funf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10 - I. 《韦伯恩:5首乐队小品,Op.10》
11. Funf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10 - II.
12. Funf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10 - III.
13. Funf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10 - IV.
14. Funf Stucke fur Orchester, Op. 10 - V.
15. Webern Variationen fur Orchester, Op. 30 《韦伯恩:乐队变奏曲,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