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绛州大鼓:天瀑

绛州大鼓:天瀑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绛州大鼓:天瀑

表演者: 绛州鼓乐团

介质: CD

唱片数: 1

出版者: 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条形码: 9106021000843

ISRC(中国): CNA500458900

专辑简介


[天瀑]是一个在找不到更好的名词来形容这张绛州鼓乐新专辑的超现实感觉所用的标题,[天]为绛州鼓乐其艺术造诣已升华到天界之极,[瀑]为其气势澎湃到水瀑之颠! 晋南一带是原始鼓乐的发源地之一。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同林溪谷这音以作歌,乃以置缶而鼓之。]在晋南?汾县出生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鼓、石盘,是目前发现的打击乐器中,年代最久远的一批。 绛州鼓乐是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武德二年十一月(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先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翌年,李世民收复河东失地,回师长安,[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作《秦王破阵乐》。](《隋唐喜话》)李世民说:[朕受威专征,民间遂有此曲。](《旧唐书》)当年的擂鼓台至今仍有迹可寻。 绛州鼓乐大致分为赛社锣鼓(亦称闹年锣鼓、社火锣鼓)和鼓吹锣鼓两类。鼓吹锣鼓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嫁娶,而赛社锣鼓则以花敲鼓和穿箱锣鼓的独具特色而着称。 花敲鼓又名花腔鼓、花庆鼓。全套乐器只有鼓、板两类,无铙钹,也无其它铜质乐器,所以俗称干鼓,为新绛县独有。 花调皮鼓的起源尚无史书可考。相传,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临汾县令梁轨引鼓灌田,受益的人民为了感谢梁轨施惠于民,兴建了梁公祠,并在第二年打起了这种锣鼓。又说,无代至正无年(1314年)时,在新绛县的古堆村建造了圣母祠。从此,每年三月初十,这一带的上八庄轮流在圣母祠迎神赛社,这才有了花敲鼓。 花敲鼓的乐器共有二十八件,其中二十四面扁鼓代表二十四个节令,另有两副夹板、两副梆子,分别象征四兽:牛、虎、猴子、麒麟,以取黄牛之忠、老虎之猛、狮子之威、麒麟之祥,意求事事如意、年年丰收。夹板是拍板的俗称,在唐宋时期已被广泛应用,现在唯花敲鼓还保留了拍板,其它锣鼓则未曾见之。 锣鼓一般都是锣打节拍,花敲鼓却用拍板、梆子打节拍。持者踏拍起舞,鼓作伴奏。它的动作以[金银蛇[、(即[大十字步])、[牛斗虎]即[八字步]、[弓步]、[跳步]、[前蹉步]几种为基本小,然后再加以变化。花敲鼓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 穿箱锣鼓因表演者穿古戏装而得名,流行于新绛县鼓水流域的东八庄和西七庄等地。相传,古堆村筑起圣母祠迎神赛社。迎神赛社以表演为主,于是穿箱锣鼓在这一带流传开来。据人们从穿箱锣鼓队的竹杆考评,它最迟于宋代就已基本形成。 穿箱锣鼓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身穿戏装,内容且表现了历史和民间的传统故事,如三泉的《唐王出城》讲述魏征斩了北海龙王,天庭大怒,便让天下大旱三年。李民民为了拯救百姓,亲赴地狱招魂,并召集了皇子皇孙、文武百官敲锣打鼓到龙王庙还愿。 穿箱锣鼓的传统乐队为十六人。打小鼓二人,敲唐锣的二人,敲大鼓的二人,拍大钹的二人,打大锣的八人。后来,队伍日益庞大,已发展到一百余人,列队行进。穿箱锣鼓的跑锣表演独树一帜,饶有风味。《唐王出城》中的持唐锣者扮作皇孙,头戴紫金冠,上插野鸡翎,随锣鼓的跌宕起伏,翩翩起舞,尤其是[翎子]颇需功夫。他们时而以指挥出现,时而以伴奏者出现,表演[和尚锣]、[颠倒颠]、[踏能能]、[边三番]等花式,结合了翎子功和身段,显得份外质朴优美。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于1987年创立,是以农民为主体组成的民间艺术业余表演团体,被誉为[庄稼户的艺术精英]。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奏员,并挖掘了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曲目《秦王点兵》被誉为[近年来最杰出的国乐表演]。

曲目


1 黄土的诉说(大鼓独奏) 李真贵曲
2 天瀑 杨菇文曲
3 牛斗虎(二重奏) 王国杰、王宝灿、郝俊青、阎建民曲
4 秦王点兵 王宝灿、景建树、淮海执笔
5 打鼓山传奇 周成龙曲
6 驮夫 本团集体创作
7 抗金令 钱国伟曲
8 虎啸龙吟 本团集体整理 郝振华、史海泉、史根龙执笔
9 普天乐 朴东生曲
10 滚核桃 本团集体整理 王宝灿、郝世勋执笔
11 狗撵鸭子 郭敏智
12 拉呱(吹打乐) 高中秋、李清源曲
13 老鼠娶亲 郝世勋曲
14 天瀑(未经JSMR系统混音)
关键词:绛州 大鼓 天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