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 1 & 7 'Leningrad' (DG, 1988)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 1 & 7 'Leningrad' (DG, 1988)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 1 & 7 'Leningrad' (DG, 1988)

又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第七交响曲

表演者: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Leonard Bernstein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1988-06-01

唱片数: 2

出版者: DG

专辑简介


萧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当纳粹军队对萧斯塔科维奇的家乡城市列宁格勒(Leningrad)进行长达900天的围困——导致将近一百万人由于轰炸、饥荒和严寒而死亡——时,平民的痛苦和军队的是一样的。萧斯塔科维奇(1906-1975)在这个时候当了志愿消防员,赶赴被轰炸的地方,帮助防止火势蔓延。在他的空闲时间里,他开始创作一部新的交响曲;而在他创作四个乐章中的最后一个乐章之前,他服从于政府的坚决命令,他必须撤往远方的城市库尔拜谢夫(Kuibyshev)。1942年3月5日,在那里的波尔塞伊剧院管弦乐团(Boishoi Theater Orchestra)在萨母苏德(Samuel Samosud)的领导下作了首演。其后,在莫斯科和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列宁格勒的临时召集的管弦乐团先后进行了演出。
  在战争年代里,这部作品一直被理解为“向法西斯主义的抵抗”为其主动机,还有什么比它更好的作品可以出来代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呢?苏联报纸曾经以萧斯塔科维奇的名发表过对这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进行解说,并有这些乐章的名字(但是其后撤消了):“战争”、“回忆”、“我们祖国广阔风景”和“胜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其反法西斯主义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就在交响曲苏联首演后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进行了一次震惊人心的广播演出。在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萧斯塔科维奇戴着消防员安全帽子的照片。
  想想,之后,在1979年福尔科夫(Solomon Volkov)所作的作为萧斯塔科维奇口授的“回忆录”《见证》引起了一宗丑闻,那是我们看到萧斯塔科维奇在其中说道:“实际上,我没有反对人们叫这部第七交响曲为‘列宁格勒’的,但是那不是关于列宁格勒城被围困,而是斯大林毁灭了列宁格勒城,而希特勒只是把这项工作完成了。”对于有些读者来说,这是萧斯塔科维奇在那本书中所有辛酸的、带有讽刺意味的论述中最使人感到惊讶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列宁格勒的英雄是不会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时期用如此愤世嫉俗的话来论述自己的最具启发性的、给予世界希望与勇气之光的作品的。
  我们在没有尝试弄清楚对《见证》里的说话的真实性的争论之下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苏联人民所表现出对抗纳粹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希望和勇气是很真实的,同样真实的是,萧斯塔科维奇所经历到的苏联政权的压迫感受、凡事皆要偷偷摸摸的干和误导。尽管在第一乐章的中间部分里进行曲-变奏曲里具有德国元素,那被称之为“入侵”主题。就算在这里,也有很多模棱两可之处,并且在这交响曲后来的乐章中很多的恐惧、沮丧和孤独感觉的片段,是跟个人对付压迫的国家有联系比起跟勇敢的苏联人对付野蛮的侵略者有联系的更有理由。
  在第一乐章的开始几个小节里的音乐曾经被广泛地认为是现在苏联解体那样的好像果戈里(Gogol)式的对苏联政权的帝国意图的讽刺(至少,对于有些听众是如此感受)。在平庸的C大调上采用笨重的配器和粗犷地抑扬顿挫,使和声可以随意的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来回。同样地,在宏大的第二主题里就开阔了祖国俄罗斯的广阔地平线景象——或者可以说有些怪的、平铺直叙和消沉。最后,音乐好像沉缅于雾般梦景的弦乐中,只有懒洋洋的短笛和小提琴的独奏使其有些生气。在这个在睡梦一般的世界里,出现了停不了的小鼓旋律和可以改变一切的进行曲调,纳粹德国国歌《德国高于一切》提示着,他们也逼近着。另一方面,(萧斯塔科维奇的朋友和支持者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曾说的)如果苏联作曲家联会的一个委员会想尝试写拉威尔的波莱罗(Bolero)的话,这就是给予全世界的“愚蠢和非常没有品味形象的世界化”。
  萧斯塔科维奇说过,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带有忧郁色彩的”。但是那是比“带有”忧郁更为忧郁的是单、双簧管的独奏加上低沉的、叹息般的双音滑音伴奏。按有些音乐评论家的见解,萧斯塔科维奇的双音符形式是经常标志着斯大林的压迫效应。在中间部分,尖锐的木管乐,强度的三拍子和讽刺式的木琴,比起有形容斯大林的二音oom-pah低音时更为可怕,并且逼使旋律显得混乱。
  慢板乐章是采用了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由木管和弦引出的小提琴的富裕感情的旋律是带有些清爽的、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一个高雅的三拍子的田园舞曲开始,它是先由第二长笛,然后大提琴和小提琴。在过后沉重伴奏突出的音调的中间段落里带出使人振奋精神的、切分音符旋律;同时另一种令人着迷的双音符(这次是带点音符)形态驱策着音乐的前进。在柴可夫斯基式的高潮里,这个乐章的高贵的和弦由铜管乐奏出,与那令人着迷的切分音符旋律相辉映,好像先知一样喝求正义。
  终乐章之前是没有间断的,重要的主动机以和缓的、风暴之前的气氛显露出来。风暴最后以C小调到达,并且威力稳定地加强。但是之后一个在其他弦乐器以响亮的、带有讽刺色彩的“弹拨”作为背景的小提琴的段落,作为一个改变情感的信号。速度慢下为中板的雄浑的、甚至是有些沉重的赞美歌。这音乐不是“胜利”的喜悦——应该较为像是一首沉重的悲歌。最后,甚至这个乐章开头的坚定的主题,以小提琴之后以中提琴,也加入了这个悲愤行列。从那里开始,音乐不可避免地发展到宏大的C大调结尾。但是一直到最后,降音音符,否定了大调形式的欢乐。交响曲在圣经式的预言力量和不可压倒的愤怒而结束。
  ***
  萧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
  很少作曲家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以那么令人惊叹的方式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是他18岁时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所创作的作品。在1926年5月12日的首演是一个莫大的成功。其后在家乡苏联,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使他在国际上建立了声誉。这种成功是超越了个人本身的成功:因为,相对于俄罗斯帝国而言,他是首个完全在苏联政权的同代作曲家中的训练之下所诞生的“星”。

曲目


Disc 1
1. Chicago Symphony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 - I. Allegretto
2. Chicago Symphony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 - II. Allegro - Meno mosso
3. Chicago Symphony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 - III. Lento - Largo
4. Chicago Symphony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 - IV. Allegro molto - Lento
5. Chicago Symphony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7 'Leningrad' - I. Allegretto
Disc 2
1.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7 'Leningrad' - II. Moderato
2.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7 'Leningrad' - III. Adagio
3.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Leonard Bernstein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7 'Leningrad' - IV. Allegro non tr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