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歡樂三國志 16: 蠻王孟獲的怪獸兵團

歡樂三國志 16: 蠻王孟獲的怪獸兵團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歡樂三國志 16: 蠻王孟獲的怪獸兵團

表演者: 侯文詠/蔡康永

发行时间: 20001226

唱片数: 2

出版者: 平安有聲出版品有限公司

条形码: 4717065000383

专辑简介


《三國》為什麼很『歡樂』?
  哪一本小說比《三國》更豐富有趣,更充滿智慧權謀,有更大場景、更多卡司?答案是沒有!所以侯文詠、蔡康永費盡心血、絞盡腦汁重新把古典的《三國》淬煉精華,說成老中青幼所有讀者都愛聽的現代『歡樂版』,讓大家統統一起來迷三國!
  不管你是為了聽史上第一次三國說書版;為了聽侯文詠、蔡康永扮演三國大人物;為了提升三國電玩程度;為了更深入認識諸葛亮、關公、趙雲還有其他英雄;還是為了補充人生智慧、政商謀略……《歡樂三國志》都可以一次輕鬆搞定!
  ◎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為難
  蜀國遇到五路大軍時,有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諸葛亮開始待在家中不出來,這個做法雖然乍看之下,跟諸葛亮最早時在臥龍崗要劉備去請他三次,再跟他談規劃,看起來很像,可是仔細思考,會發現其實兩件事情,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當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目的是要找到一個文化上、在尊重智慧上能夠通夠諸葛亮的挑戰,找到一個諸葛亮可以終身效忠的對象;但是到了五路大軍進攻蜀國時,他已經在為蜀國效勞了,因此找到可以效忠的老闆這個理由便不再成立了。可是偏偏諸葛亮這次又躲在家中不出來,即使在大家輪流去見拜訪他之後,他依然如故。直到劉禪去找他,他還悠游自地在看著魚。不過這件事情,卻因為阿斗的拜訪,才有了轉圜的餘地。
  仔細想想,這一幕,其實包涵了非常多的人情事故。
  諸葛亮並不怕五路大中的四路,他真正擔心的其實是關羽、張飛和劉備的死亡,違反了他當時在隆中對訂下『聯吳制魏,三分天下』的最高指導原則。最開始導火線是關羽。荊州事件起初是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但是到了關羽手上,關羽卻將它提昇為兩國翻臉的重要導火線,接二連三張飛被害、劉備復仇失敗,都和這個事件有關。整件事情就在這種非理性的進展之下,把諸葛亮聯吳制魏,三分天下的格局破壞得殆盡無餘。
  諸葛亮對於整個事情的思考是相當冷靜的。在這個時刻,整個蜀國的目標是非理性的復仇血恨,根本不可能思考到整體性策略。這時候,只有諸葛亮是清醒的,他意識到如果想生存,就必須回到聯吳制魏的基本架構。問題是,諸葛亮如果在劉備,張飛和關羽相繼因東吳而過世的情況下,跳出來對滿朝文武說『劉備、關羽、張飛都錯了,我們應該聯吳制魏。』大家情何以堪?
  這個部分絕對是常牽扯到人情事故的。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也許認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就要把握時機馬上去做。但是隨著生命閱歷,我們慢慢的會發現,就算諸葛亮已經貴為宰相,他知道自己想法是對的,可是他還是得面對整個蜀國的文化氣氛,去化解這裡面的種種心情。這樣的為難,也就是形成他在家裡待那麼久,被動地等待阿斗來找他的原因。
  這樣的為難是必要的,他一定要被動地等到阿斗來找他,才能說出心中的為難和猶豫。要不是國家已經走到危急存亡之秋,他在情感上也不願意回到『聯吳制魏』的策略。可是唯有這樣是對蜀國最好的方法。諸葛亮用一種迂迴而溫和的態度,讓阿斗同意回到聯吳制魏,三分天下的主軸。於是在蜀國在這場理性與感性的選擇之中,打了一場大勝仗。諸葛亮所展現的不只是謀略上或技巧上的聰明,還把國家內的理智情感這部分處理得穩當妥貼,雖然他表面上只是保持安靜的看魚姿態,可是在他心中卻已經打過一場最艱辛、困難的戰爭。
  經過這次個大轉變,終於讓蜀國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中。諸葛亮這樣的作為,就像醫院用電擊器『砰』的電擊一個心律不整的病人,讓病人能夠回到正常的軌道,恢復正常的心跳。也因為這樣,諸葛亮才能確認他能夠繼續經營蜀國下去,也才有緊接著討伐南蠻、北伐魏國的計畫。在這個關鍵點,阿斗如果不能支持諸葛亮,心中唯一的信念仍然是要報仇雪恥的話,那麼諸葛亮就應該退休,真的看魚去了。
  ◎敵人往往來自於六點鐘方向
  有了這個確認後,諸葛亮下一個步驟是進行討伐南蠻。滿朝大臣不免要質疑諸葛亮:光是攻打魏國都來不及了,為什麼還要選擇在這個時刻討伐南蠻?更何況南蠻的兵力不強,根本不可能對蜀國構成威脅。
  諸葛亮心中最主要的假想敵當然是魏國。南蠻的兵力雖然不會對蜀國造成威脅,但是往往是在最重要的關鍵點時,南蠻這個背後的牽制會讓你沒辦法全心全力去面對前方的敵人。諸葛亮的考量絕對是高手的考量。孟母都曉得要三遷。諸葛亮當然明白一定要先安排可以讓他專心去做事的環境,才能進行最困難的工作。在空軍作戰時常常說:真正的敵人來自於六點鐘方向,也就是從你的後方。人的眼睛長在前方,後方往往成了最有威脅力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太具威脅性了,往往一點點的力量,就可以把我們搞得人仰馬翻。我們習慣去看前面的阻礙,而不知道我們內部有許多問題可能也在形成。我們只要看看袁紹的家族的崩潰,曹操的家族的衰敗?就可以理解到諸葛亮的考量。
  ◎文明和野蠻的戰爭
  諸葛亮的『七擒七縱』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他強調的是諸葛亮七擒七縱,最後獲得南蠻人的心,這個實在是很奇怪的邏輯。當然,相較於派兵去將殺戮、占領、然後是略奪,諸葛亮的作法當然是高明一點。在當代的戰爭中,像是波斯尼亞戰爭或波斯灣戰爭,美國這個強權從越戰中學到教訓,決心不再陷入泥淖中,因此作法上,偏向以快速的作戰部隊,加上外交或經濟的支援,維持了主權的勢力。因此,諸葛亮的七擒七縱,的確是很合乎當代軍事的觀點,不過羅貫中寫的七擒七縱故事,其實還是充滿了許多問題:
  第一,七擒七縱是用非常中原的觀點來敘述南蠻。中原代表文明的中心,感化蠻人,蠻人就是野蠻,應當被感化。可是事實上,從南蠻的觀點,諸葛亮才是真正的侵略者。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應該被感化,或者必須聽從中原人的意見。第二,在羅貫中筆下,南蠻人都很愚蠢,用了自以為很好的計謀,以為可以像電玩一樣,Game Over之後還可以重來一次。羅貫中不斷鋪陳,嘲笑原住民用的是愚鈍的自然方式,而諸葛亮使用的是文明的道具(像是彩繪野獸、放煙),文明的兵法(埋伏),以及更奸詐的(酒裡下毒等)招數,造成的是文明與自然的對抗。這些形容,都一再強調了文明的價值,貶抑了自然。
  問題是,如果回頭看中原這些文明的戰爭,我們會深沈地問:果然文明使人活得更好嗎?這些所謂的文明的道具、武器、兵法,不也造就了更多的殺戮和飢餓嗎?文明與自然之間,究竟孰優孰劣,其實很難定論。我們應該想的是,我們是否太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七擒七縱是否真的能感化南蠻人?如果真能感化南蠻人,為什麼後來阿斗敗亡,曾計畫想要逃到南蠻時,竟然寧可亡國,也不敢前去南蠻?所以基本上歷史是善於矯飾的。七擒七縱雖然暫時贏得了後方的安定,但長期看來,它並沒有諸葛亮刻意宣揚的那麼偉大,充其量,只可以將它歸為一場成功的政治宣傳秀。
  諸葛亮採取的是打贏南蠻後不管它當然是一種態度。但是如果在當時他們雙方的關係不是君主國對待附屬國,能更積極地做適度的開發,保持一種共容互利的態度,互相貿易往來,說不定南蠻後來會成為蜀國很重要的助力也說不定。
  ◎格局式思考與戰略式思考
  曹叡的媽媽甄妃死得很慘,致使他從小就是一個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的小孩,甄妃是曹丕和他父親曹操搶奪下來的美女,但是等到甄妃年老了,並沒有得到曹丕的寵愛;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有這樣的背景:皇帝的媽媽生時活得很苦,被當皇帝的爸爸打入冷宮,等到他長大當上皇帝,心中便存有很大的哀怨,想替母親平反,因此心中有複雜的情結糾葛著。曹叡繼位之後,複雜的宮廷生活環境,讓他得花很大的力氣去摸清楚自己周圍的一切、適應環境;等適應了環境之後,他的人生就完全失去了方向,因此,我們見到,最後幾年曹叡的生活無非是蓋宮廷、玩女人,過著非常放縱的生活。
  對於這樣一個皇帝其實是很有機可乘的,偏偏諸葛亮在整個北伐的過程中,出現了司馬懿。諸葛亮真正害怕的不是曹叡,而是司馬懿。因此,馬謖就建議,直接除掉背後的那個令人害怕的核心意志,司馬懿。馬謖的謀略能夠出線,顯示了馬謖的聰明,他是屬於『格局式的思考』的人,所謂格局式的思考就是還未打仗前,先思考是誰在下棋,決定應當創造出怎麼樣的格局,而非只是戰略上的思考。
  格局式的思考成了評繼文臣武將很重要的一個標準。馬謖基本上是屬於格局式思考的人。以當代的企業為例子,在傳統產業中,看的是這個企業裡的員工有多少?學歷有多高?資本額有多少?相對於傳統產業的科技型知識產業,最重要的反而是領導人。這個領導人開創出什麼的格局和願景?三國的競爭與戰爭,很接近當代的知識產業。誰在後面操縱企業的靈魂?靈魂所開展出來的格局如何?格局幾乎可以決定結局。
  諸葛亮的成功決定了後劉備時代的蜀國格局,其實在隆中對時期已經定下來(雖然當中曾經遭到破壞),但是諸葛亮一直堅持這個大格局,他的整個戰略架構以當時而言是最完整的,袁紹和曹操則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諸葛亮在的一天,這個架構就會存在一天,蜀國也就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