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In Memoriam Hermann Abendroth

In Memoriam Hermann Abendroth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In Memoriam Hermann Abendroth

又名: 阿本德罗特 纪念集 布鲁克纳 柴可夫斯基

表演者: Hermann Abendroth/Bruckner, Tchaikovsky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06

唱片数: 2

出版者: tahra

专辑简介


作曲:Bruckner, Tchaikovsky
  指挥:Hermann Abendroth (1883-1956)
  乐团演奏:Sinfonie-Orchester des Berliner Rundfunks, Sinfonie-Orchester des Leipziger Rundfunks
  录音时间:1950-1956
  发行时间:2006
  唱片公司:tahra (法国)
  唱片编号:TAH 604-605
  唱片资讯:本CD有个注释“Previously unissued recordings”。Booklet有一段对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版本的说明:“Warning, Due to important wobble in the last movement, we were obliged to replace the defective part be the same passage stemming from the studio recording made before the concert, on February 16 and 17”。另外在Booklet的封底有一张阿本德罗特坟墓的照片。
  资源出处:Jimdrp 原版CD私人收藏,AAD,原发
  专辑介绍:
  阿本德罗特1883年1月19日生于缅茵河上法兰克福,1956年5月29日卒于耶拿。德国指挥家、教育家。最初为书商,后入慕尼黑音乐学院,师从路德维格?图伊勒、费里克斯?莫特尔 Felix motto 及安娜?兰根-汉希尔泽学习音乐。1903年任业余的慕尼黑管弦乐乐团指挥(1903-1904),此后移居北部城市卢贝克,先任音乐之友乐团指挥,后于1907-1911年任该市歌剧院首席指挥。1911-1914年在埃森剧院任音乐指导,后到科隆接替弗里茨?斯泰因巴赫担任科隆音乐院院长兼古真利希乐团指挥,1918年任科隆歌剧院音乐总监,并指挥柏林国家歌剧院,1922-1923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交响音乐会指挥。20年代他开始录制唱片,并到国外旅行演出,经常与他合作举行音乐会的有伦敦交响乐团(1926-1927年音乐季至1937年)。在科隆工作20年以后,应邀继瓦尔特(Walter) 之后任莱比锡布业会堂乐团指挥直到1945年,同时任莱比锡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1943-1944年任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5年任魏玛交响乐团指挥,还担任国立剧院音乐指导,1946年任该剧院音乐总监。1947年任魏玛音乐院院长,1949年任莱比锡广播电台音乐指导。他是战后第一个被邀请到苏联的德国指挥家。他的指挥声誉建立在德国与维也纳管弦乐曲目上,尤以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以及布鲁克纳的作品见长。(资料自“外国著名指挥家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布鲁克纳(1824-1896)是浪漫主义时期最着名的作曲家之一,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瓦格纳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小了近一轮的作曲家也心存敬意,居然将他与自己的偶像贝多芬相提并论。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世事万物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格纳将歌剧发展到了一个令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整个欧洲的音乐笼罩在瓦格纳的影子 之下,这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颇有体现。英雄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不少人写过英雄的乐章,而布鲁克纳的“英雄”当属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着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二十多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著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 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资料自 VC 塞萨尔?弗雷佐里尼的评论)

曲目


CD 1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1883)
1. Allegro moderato
2. Adagio.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
3. Scherzo. Sehr schnell
4. Finale.Bewegt,doch nicht schnell
Sinfonie-Orchester des Berliner Rundfunks
Enregistrement public au Metropol Theater de Berlin, 02.19, 1956
CD 2
Tchaikovsky:
1. Suite No.3 (Theme st Variations)
Sinfonie-Orchester des Leipziger Rundfunks
Enregistrement de studio realize le 03.20, 1951
Symphony No.6, '”Pathetique” in B Minor, Op. 74 (1893)
2.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3. Allegro con grazia
4. Allegro molto vivace
5. Finale: Adagio lamentoso 5.
Sinfonie-Orchester des Berliner Rundfunks
Enregistrement public realize le 11.28,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