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Celibidache( 4CD Set)

Celibidache( 4CD Set)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Celibidache( 4CD Set)

表演者: Sergiu Celibidache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Box set/Import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2006-04-27

唱片数: 4

出版者: Celibidache

条形码: 4011222223364

专辑简介


CD 1:
  一.亨利·普赛尔的亚瑟王组曲
  Radio-Sinfonieorchester Berlin
  二.莫扎特g小调第25交响曲这部作品一开始的四个小节中,那种动荡不安的切分音便显现出《g小调第25交响曲》带有了独特而鲜明的“狂飙”特征,在旋律的线条处理上,显现出巴 洛克音乐的遗风,显得躁动和粗犷。仅仅是这个起始,与作曲家此前或此后创作的那些具有热烈、辉煌气质的宫廷式开场,就有着极大的不同。随着曲目的行进,我们会越发感觉其身上所体现出的迥异个性。在这个乐章随后的反复部分中,双簧管独奏表现出的长音,凄凉而哀伤;第三部分转为大调,持续着敲打的声响,有驱近的感觉。总揽这部交响曲的整个第一乐章,充满着激动不安、沉重紧张的情绪,这在莫扎特此前创作的数十首交响曲中是极其少见的,尤其是莫扎特对于尾声的处理,更加重的旋律的悲剧色彩。
  同时作曲家还曾指出,为了充分体现出这一乐章的份量,前后两个半阙都必须再作反复,以严谨且相对庞大的结构加深其效果。所以如果完全按照作曲家的要求去演奏,那么《第二十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在长度上相比莫扎特此前的所有交响曲创作,篇幅是最长的,甚至这一个乐章的长度便抵得上早期交响曲整部作品的长度。
  第二乐章是传统的慢板,在这里莫扎特用巴松管担任主角,与弦乐器进行巧妙地应答。舒缓的旋律以及巴松管那略显柔软、昏暗的音色,让这个乐章充满着一种奇特的忧郁气质——优雅中略显一丝阴沉、平静中显出一份抑郁,虽然音乐本身并不激烈,但却充满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以整齐而庄严的齐奏开始,但听众可能感觉不到这段舞曲中有多少欢快和愉悦的气氛,因为g小调的旋律充满着悲苦的诉求。莫扎特在中段将音乐转为G大调,管乐器奏出了一段相当恬静优美的旋律,冲淡了原本哀伤的气氛,但接着又回到乐章开始部分的旋律,似乎短暂出现的阳光重新被乌云所遮掩,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这部交响曲总体风格上是一出悲剧,而非喜剧。
  快板的终曲乐章为奏鸣曲式,它义无反顾地回到第一乐章严峻、紧迫而躁动的气氛上,不过更多了一份斗争气氛。乐章的开始部分是急切的管乐弱音齐奏,但紧接着乐队的齐奏喷薄而出,似乎是前面三乐章强烈压抑后的一次集中爆发。然而即便是爆发,g小调的旋律却让快捷、强烈的音乐始终贯穿着一种隐藏于表面之下的压抑气氛。偶尔的抒情段落会带来片刻的松弛,但却总是稍纵即逝,以至于灰暗的色调始终笼罩着整个乐章。
  人们喜欢用“音乐世界里永远的阳光”来形容莫扎特的作品,然而在不少听众听来,作曲家最动人的恰恰是一些缺乏阳光气质的旋律,这部《g小调第25交响曲》便是很鲜明的例子,它被公认为莫扎特青年时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三.A大调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OP.90,作于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此曲灵感来自对意大利的印象,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作品包括四个乐章:
  1.活泼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明亮的舞蹈节奏,以小提琴纯净地表现,展现对意大利明亮的天空与蔚蓝的海水的印象。第二主题由单簧管以E大调表现,带有淡淡哀愁。发展部先以赋格形态处理新的旋律,再发展第一、第二主题。再现部明朗地再现两个主题。
  2.流畅的行板,d小调,短小的序奏表现优美宁静的少女的祈祷,主部双簧管演奏的主旋律亦极优美。之后有一个副旋律,主旋律、副旋律与序奏旋律交织。有人称此乐章为《朝圣者进行曲》,其旋律来自罗马宗教仪式。
  3.稍快的中板,A大调,三段体,类似于小步舞曲与谐谑曲之综合。主旋律朴素而活泼,近似德国民间舞曲,中段极为优美,浸透了华丽和优雅。
  4.急板,C大调,有标题为"萨塔列罗舞曲"。萨塔列罗是罗马一带的民间舞曲,由男女张开手臂共舞,其中有后退、旋转,舞蹈热烈而豪放,这个乐章第一主题以萨塔列罗舞曲为中心,后接第二、第三主题的发展。第三主题为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两种舞曲节奏交织而推向高潮。据说此乐章来自对罗马狂欢节的感受。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D 2:
  一.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e小调,OP.98
  作于1884—1885年(时布拉姆斯已52岁),当时他对希腊悲剧极具兴趣,这首作品有一种古歌气息。1885年12月25日由布拉姆斯自己指挥首演。
  第四交响曲和勃拉姆斯前面三部交响曲在风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本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采。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以三度进行为主的第一主题是寂寞和那种豪迈的憧憬的交织;第二主题呈抒情性,为这首作品中最美的旋律。在发展部中,叹息、寂寞、憧憬、抚慰,各种情绪因素似乎都有机交织在一起。再现部后持续有很长的结尾,像是要作最后努力而摆脱忧郁,但最终还是以忧郁告终。这是洋溢着淡淡伤感的乐章,寂寞的情怀,呜咽般的哀诉,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有序奏导引的奏鸣曲式,无发展部。这一乐章以古老的佛里吉亚调式音阶成为基础弥漫以一种古旧、荒寂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中,荡漾着恬美,也有一种不安和骚动。这种氛围的静和氛围中涌动的动的对比十分精致。很多乐评家认为,作者虽然将本乐章写得古老而晦涩,可是旋律所表现出的凝重、沉静的美感,却决非其他交响曲可与之比拟。简朴而沁人心脾的柔美主题,仿佛描绘了仲夏夜里的美梦。
  第三乐章谐谑曲,C大调,2/4拍。快速乐章第一主题执拗而又充满欢愉,其中又隐含躁动不安和嘻笑谐谑,其变奏趋向热情而激烈,平静后有慰藉味的G大调第二主题呈现,然后似乎沉湎于第一乐章的回想之中,等待第一主题又兴风作浪。发展部只是突出第一主题的种种不同处理方式,始终洋溢着轻快与喜悦。全曲充满着不可遏止的欢乐,生机盎然,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沸腾之感,那气势磅礴的气氛,极像一首狂热的乡村舞曲。
  第四乐章 热情而有力的快板,E小调,3/4拍。选用夏空舞曲(选自巴赫第一百五十号清唱剧《主啊,我祈求您》),以这首夏空为32段变奏,形成4个变奏段,其变奏的出神入化,技巧调性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充分展示出一种庄严而又高洁的美。幻化无穷之后,最终以一抹孤寂清冷而收尾。本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乐章主题在“固定低音”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变奏,乐队的木管组和铜管组一齐奏出庄严、宏伟的和声旋律。本乐章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各种悲哀、绝望、愤怒以及骚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毁灭性的结局。这一悲剧结尾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影响,表现出作曲家内心的苦恼与孤独。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二.德沃夏克在1895年创作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使它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协奏曲行列,德沃夏克的贡献是让歌唱性的乐器大提琴像小提琴或钢琴一样灵活多变,在一部大规模的交响乐作品中始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当勃拉姆斯弹奏钢琴,和大提琴家罗伯特·豪斯曼一起演奏《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他感叹道:“要是我知道可以写作像这样一部的大提琴协奏曲,我自己也会写一首。”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由一个相当扩展的奏鸣曲形式写就的,它勇武激昂又具有史诗气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一部雄伟的交响曲是由一把大提琴独奏复述出来的。德沃夏克在写作此曲的时候,应该想到了宽阔的钢琴和嘹亮的小提琴,但是他没有运用这交响乐器之中的“王”和“皇后”,而是想到了大提琴,想到了一条如何通往故乡波西米亚的道路,想到了一些在身边缓慢流淌的东西,——像他自身的躯体,带着弦琴的神——向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德沃夏克找到了大提琴,担当起他全部的孤独和永久性的歌唱,就像巴赫找到了教堂管风琴,莫扎特找到了单簧管。初次听协奏曲,它的开头一个乐章很像是《自新大陆》的翻版,其实德沃夏克把《自新大陆》乐观的结束拿来作为协奏曲的开端。德沃夏克是太喜爱《自新大陆》了,他的喜爱是来自于故乡波西米亚的黑土地和带亚麻味的阳光。虽然继续留在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能享受年薪1.5万美元的待遇,德沃夏克仍心怡故乡,1895年5月完成《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他已经重新踏上了欧洲大陆.
  Pierre Fournier (Cello)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D 3:
  一. 布梭尼: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這是一部輕鬆但是極具個性,帶有狂想曲風格的作品,利用動機與主題的反複營造出結構上的張力,並且追求能夠融合獨奏技巧、優美的旋律以及清楚透明的管弦樂配器。作品首演之後,布梭尼的學生西貝流士對它讚不絕口,並且以實際行動表示自己對於這部作品的喜愛,例如:引用布梭尼作品第一樂章中,小提琴與低音管對話的作法到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裡。
  Siegfried Borries (violi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二.
  巴伯的《摩羯星座协奏曲》,Op.21,作于1944年。巴伯称他在纽约州基梭山中的住所为“摩羯宫”,这部作品便以此而命名。这部作品采用古典前期大协奏曲的形式,以长笛、双簧管、小号为一方,与弦乐队对峙。这部作品实际只是一首小乐队曲。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三.布里顿的安魂交响曲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D 4:
  一.鲁塞尔的小组曲
  Radio-Sinfonieorchester Berlin
  二.欣德米特的钢琴协奏曲
  Gerhard Puchelt (pian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三.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曲目


Jeux De Cartes (The Card Game)
关键词:Celibidache 4 CD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