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BRAHMS:SYMPHONY NO.4、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BRAHMS:SYMPHONY NO.4、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BRAHMS:SYMPHONY NO.4、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表演者: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约翰?巴比罗里(John Barbirolli)

专辑类型: Import/from UK

介质: CD

发行时间: 1990

唱片数: 1

出版者: Royal Classics

条形码: 8711539530426

专辑简介


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e小调,OP. 98,作于1884-1885年(当时勃拉姆斯已52岁),当
  时他对希腊悲剧极具兴趣,这首作品有一种古歌气息。1885年12月25日由勃拉姆斯自己指挥首演。共4个乐章:1、从容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以三度进行为主的第一主题是寂寞和那种豪迈的憧憬的交织;第二主题呈抒情性,为这首作品中最美的旋律。在发展部中,叹息、寂寞、憧憬、抚慰,各种情绪因素似乎都有机交织在一起。再现部后持续有很长的结尾,像是要作最后努力而摆脱忧郁,但最终还是以忧郁告终。2、中庸的行板,E大调,有序奏导引的奏鸣曲式,无发展部。这一乐章以古老的佛里吉亚调式音阶成为基础弥漫以一种古旧、荒寂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中,荡漾着恬美,也有一种不安和骚动。这种氛围的静和氛围中涌动的动的对比十分精致。3、戏谑般的快板C大调。快速乐章第一主题执拗而又充满欢愉,其中又隐含躁动不安和嘻笑谐谑,其变奏趋向热情而激烈,平静后有慰藉味的G大调第二主题呈现,然后似乎沉湎于第一乐章的回想之中,等待第一主题又兴风作浪。发展部只是突出第一主题的种种不同处理方式,始终洋溢着轻快与喜悦。4、热情而有力的快板,e小调。选用夏空舞曲(选自巴赫第一百五十号清唱剧《主啊,我祈求您》),以这首夏空为32段变奏,形成4个变奏段,其变奏的出神入化,技巧调性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充分展示出一种庄严而又高洁的美,幻化无穷之后,最终以一抹孤寂清冷而收尾。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OP.80,作于1880年。当时,德国布雷斯劳大学授于勃拉姆斯哲学荣誉博士学位,勃拉姆斯特作此曲以答谢,勃拉姆斯自己称这首作品是“索贝(当时比利时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风格的快乐的学生歌曲集锦。”这首作品中所用的几首学生歌曲的素材,都乃索贝之作,1881年1月4日首演于布雷斯劳大学,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这首作品由引子轻柔地开头,序曲中第一首学生歌曲的主题片断在主要主题前出现,第一首学生歌曲《我们建造了巍峨的学院》形成引子的高潮。这首歌曲是怀念大学生联合会昔日光荣所唱的赞美诗般的悲歌,在19世纪初德国解放战争中大学生联合会曾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组织,后为梅特涅时代的德国政府所禁。作品中部所用的两首歌曲素材,一是《大地之主庄严颂歌》,另一是新生入学仪式上唱的《什么从天而降》。第一首歌曲由第二小提琴奏出流畅的旋律,第二首是由强烈的乐队全奏应和,两支大管形成诙谐的二重奏。这两首歌曲一起形成传说的第一乐章曲式的对比部分。主题再现后,最后融合成欢乐的歌曲《共享人生乐趣》,钢管和木管两组乐器辉煌结合,饰以小提琴的飞速音阶,导致庄严雄伟的结束。
  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作于1873年,被认为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首作品而开始了他管弦乐创作多产阶段。这首变奏曲有双钢琴和管弦乐队用的两种形式。其主题来自海顿传记作者波尔
  在1870年给勃拉姆斯提供的《降B调室外管乐组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圣?安东尼圣咏》。有趣的是:后来被证
  实这首《室外管乐组曲》其实出自海顿一个学生的手笔,属海顿伪作。勃拉姆斯的这首变奏曲包括主题、8个变奏和帕萨卡里亚终曲。其中第五变奏异常轻灵,而第七变奏运用西西里舞曲的优雅。勃拉姆斯的传记作者卡尔贝克认为,这一变奏中,勃拉姆斯描绘了对圣?安东尼的女性的诱惑。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庭。父亲约翰?雅克能够演奏多种管弦乐器。勃拉姆斯受父亲影响,自幼喜爱音乐,向父亲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在父亲的教导下走上了音乐事业的道路。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13岁时在酒店里为人伴奏,帮助父亲增加一些家庭收入。迫于生计,这一时期他开始尝试作曲,写作了150多首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这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勃拉姆斯十四、五岁时已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开始了以音乐为职业的独立生活。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离开家乡汉堡,同小提琴家雷门尼一起前往欧洲各地旅行演出。旅行期间,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在魏玛结识了李斯特,在杜塞尔多结识了舒曼。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这些前辈音乐家那里得到了许多帮助,舒曼发现了勃拉姆斯惊人的音乐天才,并向公众热情地介绍这位天才青年音乐家。
  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几乎涉及到音乐形式的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几首管弦乐序曲、二十多首匈牙利舞曲以及《德意志安魂曲》和许多室内乐。19世纪中期,新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已开始蓬勃发展,勃拉姆斯则倾向于古典主义,努力保持和继承贝多芬式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在德奥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风格庄重严肃,和声和配器手法丰富多彩,交响曲气势宏伟,抒情小品则优雅动听。由于他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德奥古典音乐,因而被认为是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音乐史上常把他和巴赫、贝多芬并列,称为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三B”。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因癌症在维也纳逝世。
  约翰?巴比罗里
  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1899年12月2日生于伦敦一个音
  乐世家。1924年,他组建自己的弦乐团并任指挥。1929年巴比罗利转任伦敦皇家歌剧院巡回演出剧团首席指挥。4年间他成功指挥了不少歌剧的演出,其中包括理查?施特劳斯的《瑰玫骑士》等。1943年英国哈勒乐团召回他重整乐团,开始了他指挥生涯中最光辉的阶段。他在哈勒乐团直到逝世,1958年由常任指挥改任首席指挥,1968年又成为“终身桂冠指挥”。巴比罗利一生事业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造就了一个哈勒乐团,鉴于巴比罗利对英国音乐文化的卓越贡献,1949年受封为骑士,1969年受封为荣誉侍从,1958年获曼彻斯特荣誉市民称号1950年英国皇家爱乐协会授予他金质纪念奖章。1970年7月29日,巴比罗利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曲目


Vars On A Theme By Haydn, Op.56a: Finale: And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