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汉唐乐府洛神赋--新浪漫南管乐舞剧

汉唐乐府洛神赋--新浪漫南管乐舞剧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汉唐乐府洛神赋--新浪漫南管乐舞剧

表演者: 汉唐乐府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06

唱片数: 2

出版者: 台湾太古、公共电视台

专辑简介


艺术总监:Lucas Hemleb
  编乐/编舞/编剧:陈美好
  学术顾问:田青、梁其姿
  舞台灯光设计:Lucas Hemleb
  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
  ◇介绍◇
  “洛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动人的诗赋,原名为“感甄赋”,相传是曹植感念甄宓所写,寄托洛神这一女神形象,作为甄宓的化身,来表达她无限的思念与伤逝。
  话说三国时代,朝局动荡不安,曹操大军击溃袁绍阵营,初见袁绍次媳甄宓,即为动情。甄宓其人美貌聪慧,倾国倾城,曹操二子曹丕、曹植也爱慕心切,时曹植尚年幼,甄宓又年长他十岁,曹操乃将她许配给有军事长才的曹丕,是为甄妃,此举令曹植怅然失魂。曹丕继承魏王后,兄弟在政治、爱情两道难关,互有争锋,两人心结尤深,曹丕亦听信小人谗言,不容甄妃与曹植常有情感纠葛,下召以毒药赐死甄宓。
  曹植得知甄妃死讯,回京朝见兄长,当曹植目视侄子曹睿时,慨然想起甄妃,曹丕见弟痴心苦恋,遂相赠甄妃遗物玉缕金带枕,曹植睹物思人,凄凄泪下。曹植归程,行经洛水河畔,恍惚之间,有感往事铭心,文思泉涌,写下这篇奇情悱恻的“洛神赋”。
  【历史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到宋太祖即位前,大约两百多年间,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逐渐避乱到政治、经济较稳定的江南地区。直到晚唐,由於帝王对书画的偏好,设立直属宫廷的画院,吸引流散各地的画家,并成为北宋绘画创作承先啟后的骨乾。画院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绘画传统,得以在长期战乱的状况下保存下来,尤其是南唐李璟、李煜二主聚集了许多画史上著名的画家。
  在当时,肖像画家常受命创作肖像画性质的作品,除了有情节性的题材之外,五代时各国间更用来刺探情报或进行反间工作。在没有现代摄影技术的古代,一幅默记默画的肖像画,其逼真程度,能令人一眼识出所画何人,可见人物画创作,在五代两宋时期已达纯熟时期。人物画家顾閎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正是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
  韩熙载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学问渊博、文采可观,首创香花合艺道;曾辅佐李璟,南唐典章制度多出於其手,却未能名列宰相之位,史书记载与其生活态度豪放不羈有关。李后主听闻韩熙载常夜宴荒纵,很想知道他究竟荒唐到什么地步,又因他是三朝老臣,也不愿公开去查他,於是命画师顾閎中在夜裏到韩府窥视,把夜宴的情形绘製成图。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
  顾閎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全捲共五段,刻画了四十六个不同人物的形象,以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繫的情节展开夜宴的内容。包括: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以屏帐作间隔、人物顾盼为联繫,为中国古代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留下直观的形象资料,真实的传达五代后期,上流社会生活环境的侧写,提供关於当时的生活起居,器物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于“梨园歌舞”】
  本舞作的创作者「汉唐乐府」,以幽静的南管古乐,与曼妙的梨园舞蹈,饰以古朴典雅、如诗如画般的场景,在丰富的视觉与听觉融合下,时而沉吟、清吹、听乐,时而歇息、观舞,最后散宴,充分展现梨园乐舞现代与古典兼具的唯美呈现,是「汉唐乐府」成立二十週年的经典鉅献!
  汉唐乐府成立于1983年,由南音(南管)名家陈美娥创办于台北。秉持重建南音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定位之宗旨,深入经典追本溯源著述立论,并培训音乐演奏演唱及演艺人才,为日益式微薪传不易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以明确的学术目标、深邃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乐特质,古典的艺术内涵、粹练的唱奏演技,造就汉唐乐府沉蕴优雅的清新风格。
  1996年首度推出汲取传统南音乐曲与梨园科步精髓改编的古典乐舞--艳歌行,艳惊四座,也奠定了以深邃悠扬的南音乐音与典雅脱俗的梨园舞蹈为基础,在既成的传统架构中注入现代剧场元素的可能,企图以旺盛的创作活力及编排手法,融合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对话。
  二十馀年来汉唐古乐蜚声国际,足迹遍及世界各国高级学府,屡获欧、美、亚地区国际性重要艺术节、大剧院之邀演,颇受佳评。
  2000年应邀参加「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获媒体评选为「最佳舞蹈评论奖」
  2003年八月在美国林肯中心户外艺术节的演出,被「纽约时报」艺术休闲版权威舞评家珍妮弗.丹宁(Jennifer Dunning)评选为「全美年度风云榜最佳舞作」的榜眼(榜首为「云门舞集」)。
  珍妮弗.丹宁形容:
  「我向来避免用 『迷人的魔力』这样的字眼,但有些时候不用这个字,实不足以形容。」
  与各国顶尖现代舞团风格相较,汉唐乐府以传统南音古乐及典雅梨园科步,所焠练出的—梨园乐舞,实现了古典与前卫并俱「立足传统、再造传统」的文化理想,成功地塑造具有普世美学价值观的表演艺术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