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Bach: Die 13 Cembalokonzerte

Bach: Die 13 Cembalokonzerte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Bach: Die 13 Cembalokonzerte

又名: 巴赫 - 羽管键琴协奏曲

表演者: Bilgram/Munchner Bach Orch.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Box-Set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1993-09-28

唱片数: 3

出版者: Archiv

条形码: 0028943961226

专辑简介


J. S. 巴赫定居莱比锡之后,担任两个乐迷合奏团的指导,他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参加演出。他在1730-1733年间,一共创作了13首从一架至四架大键琴与弦乐队的合奏曲。其中,一架大键琴的协奏曲一共7首,它们是:第一号D小调,BWV1052,创作年代不明,据说此曲乃今日已失传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的改编曲,共3个乐章:1.快板,2.慢板,3.快板。此曲第二乐章有两处插入了非常华丽的大键琴华彩。第二号E大调,BWV1053,此首第一、第二乐章分别改编自第169号康塔塔的序曲、抒情调,而第三乐章改编自第49号康塔塔,编曲年代大约在1730-1733之间。共三个乐章:1.快板,2.西西里舞曲,3.快板。第三号D大调,BWV1054,此曲改编自《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编曲年代不详,共3个乐章:1.快板,2.慢板,3.快板。第四号A大调,BWV1055,这也是改编曲,原曲已不存在,有人推断是一首带柔音的双簧管协奏曲,编曲年代在1730-1733年间。3个乐章:1.快板,2.比较慢的慢板,自由的巴沙加牙舞曲,3.从容的快板。第五号F小调,BWV1056,这一首据考是改编自《G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原曲也已不存。3个乐章是:1.快板,2.广板,3.急板。第六号F大调,BWV1057,改编自第四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使用的是长笛和弦乐合奏的编制。3个乐章是:1.快板,2.行板,3.急板。第七号,G小调,BWV1058,3 个乐章是:1.快板,2.行板,3.很快的快板。
  J. S. 巴赫为两架大键琴而作的《双大键琴协奏曲》一共3首,第一号C小调,BWV1060,这首协奏曲系根据D小调小提琴或双簧管的协奏曲改编曲,原曲已散失,3个乐章:1.快板,2.慢板(这一乐章实际缺乏键盘音乐色彩,突出的是小提琴、双簧管和弦乐的效果),3.快板。第二号C大调,BWV1061,3个乐章:1.无速度标记,2.慢板或最慢板,无弦乐合奏,由两架大键琴交织演奏,此乐章的对位及其出色,3.赋格曲,无速度指示。第三号C小调,BWV1062,根据巴赫自己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改编,3个乐章是:1.活泼的快板,2.从容的最慢板,3.快板。
  除这3首为两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外,巴赫还有两首为3加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和一首为4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两首为3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是:第一号D小调,BWV1063,这首协奏曲可能是巴赫改编自他同时代作曲家所作的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协奏曲详情不可考。3个乐章:1.无速度标记,2.西西里舞曲风格,3.快板,这一乐章主题是一首赋格曲。第二号C大调,BWV1064,3个乐章:1.无速度标记,2.慢板,3.快板。为4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A小调,BWV1065,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为4把小提琴与弦乐合奏而作的协奏曲。3个乐章是:1.无速度标志,2.最慢板,3.快板。(林逸聪)
  卡尔·李希特,德国著名的指挥家、管风琴家和羽管键琴家,巴赫作品的演奏权威,1926年生于一个教士家庭,从小便受巴赫音乐的熏陶。青年时李希特进入莱比锡宗教音乐学院学习,1946年担任了莱比锡的教堂合唱团团长,后又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当管风琴师,这里正是当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首演的地方。1951年,李希特移居慕尼黑,在圣马可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合唱团团长和指挥,并在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认教。在慕尼黑,李希特先是创立了许兹协会,从事许兹作品的演出。后来又改而成立了慕尼黑巴赫合唱团,继而又成立了慕尼黑巴赫乐团。李希特率领这两个乐团曾到世界各地巡演,为其赢得了极佳的声誉。
  作为羽管键琴家,李希特的演奏富有特色,不求拟古的风格,而谋求大幅度的动态对比和柔韧性。他指挥的作品有着严整的节奏,并能呈现出活跃的生气。在作品的准备上,李希特经常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求在理性、情感及技术方面取得完美的统一。
  由于教士家庭出身以及长期在教堂从事音乐工作的经历,使李希特深具路德教派的知识和体验,这些为他演绎巴赫音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李希特演绎的巴赫作品,投入真挚的感情,去除一切虚浮矫饰,呈现出端正、庄严、壮丽的形态。节奏紧凑,速度凌厉,细部精密,营造出富有凝聚力与活力的感人效果,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式的沉思与升华。李希特演奏巴赫时使用的手法是锐利地把握音型的含义,句法与造型明确,速度与强弱对比很生动。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浪漫主义式的巴赫演绎法。李希特曾说:“这种演绎法矫正了19世纪那种感情过多、极度主观的演奏,去除了感情化的诠释,产生了净化的效果。”60年代,是李希特演奏的巅峰时期,这一阶段的演奏具有令人屏息的戏剧性与魅力,充满对现世的否定和对彼岸的向往。70年代,由于运用仿古乐器潮流的影响,他的演奏力度有所减弱,紧张感和精密感也有下降。但不管怎样,卡尔·李希特的尝试,也使我们能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并评价仿古的潮流。
  在所有巴赫音乐的崇敬者当中,卡尔·李希特也许是最具有德国气质的一位,这种气质表现为一种对作品的深刻体验,这一体验并不简单地出乎移情的作用,而是多方面地寻求客观的基础,寻求观念和气质上的同一性。卡尔·李希特对于巴赫宗教作品的把握,尤其体现出这一特点。他自身的宗教感受和德国新教的传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由于他对巴赫作品的严格探究,使得20世纪常见的那种错乱且误置的宗教情感被严格地排除开来。我们可以说,巴赫音乐的庄严瑰丽,在20世纪的卡尔·李希特手里获得了延伸。16、17世纪以来的新教音乐传统在今天仍然保有强大的力量,这其中有李希特的一份伟大贡献。换句话说:人们常常以为,是父亲生出了儿子,但在今天的音乐处境里,真正了不起的成就乃是,伟大的儿子创造出伟大的父亲。

曲目


Disc 1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D minor BWV 1052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E major BWV 1053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D major BWV 1054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A major BWV 1055
Disc 2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F minor BWV 1056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D major BWV 1057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strings in G minor BWV 1058
Concerto for two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C minor BWV 1060
Concerto for two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C major BWV 1061
Disc 3
Concerto for two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C minor BWV 1062
Concerto for three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D minor BWV 1063
Concerto for three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C major BWV 1064
Concerto for four harpsichords and strings in A minor BWV 1065
关键词:Bach Die 13 Cembalokonze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