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Beethove - Piano Concertos No.4 & 5

Beethove - Piano Concertos No.4 & 5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Beethove - Piano Concertos No.4 & 5

表演者: Gina Bachauer/Antal Dorati/Stanislaw Skrowaczewski/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1991

唱片数: 1

出版者: MERCURY

条形码: 0028943201827

专辑简介


Gina Bachauer (1913-1976) 英国女钢琴家(有希腊和奥地利血统),1913年5月21日生于雅典。在父母的坚决主张下,她一面在雅典音乐院 W.Freeman 教授班上学习钢琴,一面在雅典大学学习法律。后来到巴黎音乐师范学院先后师从A.Cortot和 Rachmaninov 。1935年与 Mitropoulos 指挥的音乐院乐队协作演奏钢琴协奏曲,获得成功,从而开始演奏生涯。接着到欧洲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均获好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困居埃及,不得不停止旅行演奏,在雅典曾举行六百场演奏会慰问盟军官兵。大战结束后,1947年首次到伦敦演出,1950年到美国在卡耐基音乐厅举行独奏会,后定居美国,她每年用半年时间沿美国东西海岸各大城市巡回演奏。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成立后,她第一个在此举行了钢琴独奏会,为艺术家募集基金。她的演奏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作品为主。在她音乐气质和才华的驾驭下,键盘发出的音响强度和宽度达到了完美的平衡,给人印象深刻。1976年8月22日于雅典逝世。
  Gina Bachauer (1913-1976)8岁就在其家乡雅典奉献了首个演奏会,是艺术家们的一次慈善义演。她的家人考虑、观察了几年后,还是希望她把音乐学习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而非职业。因此,随后的高校中,她转向了当时希腊社会普遍认为更适合妇女的法律专业。无奈钢琴对她的吸引力太大了,最后她还是去巴黎先后师从 Alfred Cartot 和 Rachmaninoff。每次演奏之后她总是不断地受到鼓励,无论是来自她的音乐老师,还是来自听众或评论家。
  她的职业生涯三起三伏,正当她在巴黎的演奏生涯步入正规的时候,一场家庭危机让她中断了演奏生涯。第二次是战争停止了她的演奏生涯。(为盟军演出了630场演奏会,足迹遍及中东,至少足以让她保住了顶尖的演绎水平),战争结束之后, Bachauer 女士决定尝试第三次复出。她像个新手一样来到了伦敦,完全不为人知,慢慢通过艰苦的钢琴演奏赢回应用的名声。至少她的琴声被 Alec Sherman(一个经理,也是她后来的丈夫) 听到了,于是张罗着请她出演 Grieg 的钢琴协奏曲。演出的评论出来后,她的事业一举成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纽约。又一次从默默无闻开始,她在纽约市政厅面向少数好奇的听众完成了她的首次演奏。一个月之后评论界就敏锐地察觉了她的“惊人的技巧”,“非凡的艺术鉴赏力”和“透彻, 权威的演绎”,之后,她连续不断地接到了演奏邀请。
  Gina Bachauer 没有限制自己必须要弹奏最擅长的钢琴保留曲目,她演奏了最大量的钢琴作品--包括 Brahms,Rachmanninoff,Beethoven 的钢琴协奏曲,获得的好评如潮。听她的演奏 感觉就像她在款待你,或带着你旅行,或在与她交谈一样,她看起来有无法抑制的渴望,精力旺盛,同时非常和蔼。她和她的丈夫一起住在伦敦,同时经常频繁地在四大洲巡回演出。
  在 1979 年,Gina Bachauer 基金会在 Juilliard 学院设立,并给有天才的年轻钢琴家发放奖学金。Bachauer 女士去学院参加教学演出或会晤同行的时候就对学院的钢琴学员有浓厚的兴趣,她希望在 Juilliard 学院教学的心愿在快要实现的时候却不幸过早地逝世了。尽管她一季的巡回演出场次超过100场,但她总是尽力挤出时间来听学员的演奏,并给予忠告和建议,或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有时甚至充当了心理医生。奖学金得主是通过学院一年一度的竞赛来筛选的,让未来涌现出来的有抱负和成就的钢琴家都能通过基金而记住有艺术气息、博爱的 Gina Bachauer 的名字。
  在钢琴协奏曲中, 或许出了更多首气势上比这首更大、技巧更难的协奏曲, 但是它的地位永远不会被摇撼。时至今日, 这首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了各大钢琴协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为人喜爱的一首。它不但开创了许多浪漫派协奏曲语汇, 也为古典乐派的协奏曲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贝多芬一共写作五首钢琴协奏曲,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自第五号后, 他似乎没有再写作任何同类型曲式的作品。完成第五号时的贝多芬尚处在壮年期, 耳聩的情况也没有晚年那般的严重, 但为何他不再写作任何一首协奏曲呢?我想, 可能是贝多芬已经意识到,协奏曲这个曲式没有办法满足他越来越具野心, 越来越大气的乐思吧!!
  这首曲子的完成是伴著炮火隆隆下完成的。当时正好拿破仑率领法军攻打维也纳,1809年 5月炮火开始落在维也纳, 两天内维也纳就陷落了。贝多芬曾经描述当时的生活是「只有炮声、鼓声及人生活中每一件悲惨的事情。」为了不让这样震耳欲聋的噪音加深自己耳聩的毛病, 贝多芬时常掩耳度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构思动笔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有人说这首协奏曲中充满王者威仪, 雄壮威武的曲趣因为当时是战争期间有关, 或许如此。不管此说是真是假, 它的确是一首华丽雄壮的乐曲。降E 大调一向是贝多芬用来表现他至高无上思想的利器。其中一些大胆创新的巧思曾令当时大部分钢琴家束手,而一些曲式上突破性的尝试也令当时的乐评家大惑不解。这首协奏曲另一个叫人激赏的地方在于钢琴与乐团之间的对答融合与抗争形式, 大大的超出古典乐派可能的手段。第一乐章中开头就进入钢琴的华彩乐段是别出心裁的设计, 而此乐章尾段缺乏装饰奏的设计也是历来仅见。贝多芬喜欢把第二与第三乐章连接, 而在这首曲子中, 二三乐章的连接更形紧密, 而且在进入连接部时就有第三乐章轮旋主题的呈示, 这使的两个乐章不但具有统一性, 更有对比的效果。第二乐章的圣咏气氛甚至有人联想到晚期贝多芬所写的『庄严弥撒』上面了, 这点我们待会再谈。
  让这首钢琴协奏曲拥有如此庞大气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钢琴, 而贝多芬胆敢把钢琴写得如此大气也是因为当时钢琴的改进。此时的钢琴几乎已经完全把大键琴细小音量的缺点完全抹灭, 在音响、威力与音域上都有十足的长进 (当然也许失去了一些古典乐派特有的诗情);在获得了这样的武器后, 贝多芬毫不客气的以十足大胆的手法写作乐曲,当然连带的也使这首曲子的技巧比起他最早期的钢琴协奏曲要难上许多了。这首曲子所需要的钢琴就不是一般钢琴可以胜任的, 试想, 有多少人会买这种高音部再高四度的大钢琴, 同时又要求琴本身的坚实音响?不然第一乐章中, 钢琴的和弦如何与乐团的强奏达成平衡呢?
  全曲在1810年就完成了, 正式首演却因为战争的缘故延到1812年, 由他的弟子彻尔尼担任钢琴独奏。正如大部分贝多芬大胆独创的乐曲, 这首曲子并未获得普遍的喜爱。泰半是因为曲子太长的缘故, 当时的听众恐怕还是无法接受长大的第一乐章, 而且据说当时彻尔尼的演出有问题, 他几乎只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而已, 没把这首曲子最动人的浪漫诗情表现出来。不过好曲子的锋芒毕竟不会被掩盖太久。这首气派豪放、华丽盛大又兼具浪漫诗情的协奏曲终于还是获得了世人普遍的喜爱, 甚至有好事者又给安上了『皇帝』的名号。不过要记住, 贝多芬一向对「皇帝」可是最感冒的, 加上这样一个名号纯粹是因为曲中散发出来的气势而有这样的称呼。
  第一乐章长大程度真的是会令当时的听众受不了, 全曲奏完大概要20分钟左右, 比第二三乐章的总和还要长。这个乐章可说是浪漫乐派协奏曲的先声。开头的设计十足吸引人乐团奏出三次强总和弦, 其中就听到钢琴以弹音阶的方式演奏华彩乐段, 之后才进入乐团呈示主题的部份。这个主题豪放壮阔, 立刻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偏偏在主题还没完全结束时, 钢琴就轻轻的以小跑步的方式进场接手。发展部中钢琴和乐团有一连串精彩的相互扶衬、应答与抗颉的演出, 其中钢琴神出鬼没的穿梭在乐团之间。进入最后的再现部时, 贝多芬舍弃了装饰奏的部份, 只让钢琴小小的独奏了一段, 法国号就静静的现身在音乐当中, 手法创新, 接合上也是天衣无缝。
  第二乐章是个具有宗教气氛的圣咏乐章, 也是贝多芬协奏曲中最迷人的一段。定音鼓在此完全休息, 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演奏出庄重的主题, 钢琴则加以变奏接手。彻尔尼表示, 贝多芬在写作这一段时脑中浮现的是朝圣客的圣咏调, 而甚至有人说他听出了『庄严弥撒』中的『降福经』一章。在曲势减缓后, 钢琴静静的奏出第三乐章的主题,接著进入光明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和第二乐章是个很好的对比, 一开始钢琴就把先前第二乐章末尾呈示过的主题欢快的演奏一遍, 乐团反覆后进入副题, 轻巧迷人。在这轮旋曲中, 曲势一步步加大,曲趣一步步华丽, 最后加入定音鼓, 和钢琴有著趣味性的应答而进入终结, 结尾的设计也令人发出会心一笑。
  自从1812年首演以来, 『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为世界乐迷最喜欢, 各大钢琴家必定演奏的大众曲目, 同时也是入门古典音乐一个很好的敲门砖。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这是我最喜爱的钢琴协奏曲,我爱她的浪漫,爱她的优雅。
  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创作一首乐曲是要受多么大的限制呀!写交响曲要写四个乐章,协奏曲要写三个乐章……,往往看到一下这样千篇一律的事:XX作品: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内容要有朝气,轻快。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内容要温柔。第三乐章,极快板,回旋曲式,内容最欢快……。这样,束缚了多少作品?扼杀了多少乐思?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以最冷静的方式悄悄的改变了这一切。
  人们总说小贝的第八交响曲是最来源于生活的,但如果仔细听听这首G大调钢琴协奏曲,你会发现什么呢?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现实作品。
  似乎相对于小贝,他的后辈们的描写功力更强。在小贝开创的浪漫主义以及他的分支------民族乐派中,我们能听到鳟鱼发生的不幸,能感受到沃尔塔瓦愤怒的浪涛声,甚至能感受到中亚草原的一草一木。但耳朵有点不好使的小贝也做到了,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东西,日出,爱情,生活,田园……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是描写得相当真实的作品。这部作品究竟……
  打第一乐章的一开始,小贝就与传统抗争上了------已开始竟让钢琴领奏,这在1805年以前是前无古人的,钢琴的轻松与从容使整个作品的第一乐章充满了浪漫与安逸的迷雾,随后,贝多芬又开始展现它的拿手本领------超远关系的调式并用,第一主题是G大调,乐队马上已B大调做出回应,然后,希望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于是人们满怀希望的忙碌起来,这是钢琴也醒了,开始了第二主题。奏出了生命中的愉悦,随后是展开部,你可以看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实际的情况,其中不乏钢琴与长笛的互相嬉戏,与单,双簧管的娱乐协作,钢琴追逐着乐队像个顽皮的小姑娘……,随后是再现部,这不是简单的再现,我们可以想象,那是贝多芬靠在一颗非常非常大的树下作曲时在打盹中预见的梦境:在钢琴的再次协奏主题的情况下,一样的第一主题却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梦境:那是贝多芬的回忆,那是美丽的海利金斯塔特,漂亮的琪夏尔笛,温柔的约瑟芬……,也是对他最爱的,他的母亲的回忆,在这美妙的回忆中,铜管乐器却不和人情的宣布太阳下山了,钢琴却不满意一天只有这末短,开始了华彩乐段,(我最喜欢博恩.阿勒特那个版本的)最后,慢慢的,当浪漫的气息漫布了听众的整个心田后,第一乐章终于结束了……
  突然,命运,噩神敲响了贝多芬的大门,在强大的大提琴的合奏下,钢琴的哀求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善良(钢琴)与邪恶(大提琴与乐队)开始了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呢?是贝多芬让死神放过它的母亲?是贝多芬向他的命运求一个女人,琪夏尔笛?约瑟芬?特莱莎?还是他的耳聋?后来,钢琴声越来越越小,大提琴率领的乐队也生息尽无,那是为什么呢?那是贝多芬决定了要反抗,向命运反抗!
  在小提琴奏出回旋曲的主题后,第三乐章开始了,在小提琴之后,钢琴也附和了一次,然后便开始了越来越精彩的变奏,在他与命运抗争之后,小贝又重新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像是重生了一样。最后,这部作品的结尾的结构,和命运交响曲是一样的,但不是胜利的凯旋,而是淡淡的,非常中性的结局,代表什么呢?
  整部作品是具有革命性的,第一乐章写成如此浪漫的,在此之外我还没见到第二部,而在人们印象中,第二乐章倒应该是轻松的,但小贝的第二乐章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那部回旋曲,既不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那样动听,也不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那样大力宣扬他的民主自由观,他只是求实的一种描写而已。整部作品在当时看来是不合理的,但现在的评价呢?我认为在钢琴协奏曲当中,它是能排在前三位的。(另两位我认为是“皇帝”和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还感觉,这也为贝多芬那些伟大的晚期钢琴奏鸣曲开辟了思路,比如说是第28,30钢琴奏鸣曲,朋友们可以体会一下。
  据说贝多芬的老师海顿在听过这部作品后,“和像听了“命运”一样震撼”。
  我收集了许多版本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有威廉。肯普夫的,吉列尔斯的,还有博恩.阿勒特的。我还要收集更多的。
  知道贝多芬是由于“命运”,了解贝多芬是由于“英雄”,佩服贝多芬是由于“合唱”,感谢贝多芬是由于“田园”,陶醉于贝多芬是由于“月光”,而听了第四钢琴协奏曲后,你才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小贝……

曲目


Pno Con No.5 in E Flat Op.73 ('Emperor'): 3. Rondo. Allegro
关键词:Beethove Piano Concertos No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