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进口:夏布里埃:乐队狂想曲<<西班牙>>(434 303-2)

进口:夏布里埃:乐队狂想曲<<西班牙>>(434 303-2)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进口:夏布里埃:乐队狂想曲<<西班牙>>(434 303-2)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07年12月13日

唱片数: 1

条形码: 028943430326

专辑简介


【夏布里埃】(Emmanuel Chabrier 1841一1894)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埃曼纽尔-夏布里埃在1841年1月18日生于浦伊德多漠山区阿姆贝特一位律师家庭,母亲非常喜欢音乐和舞蹈,夏布里埃自小就是从母亲那里承继到种种情绪体验的。夏布里埃的音乐才赋较早显露,六岁开始学钢琴,八岁已尝试作曲,但是由于父亲一心想要培养他继承自己的事业,_当他十五岁时便全家迁住巴黎,让孩子攻读法律。1861年,夏布里埃毕业后,便在内务部任职,为此,他后来不无感慨地说:“我浪费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其实,这些年月对他说来并没有白过。他很快地结识了文学艺术界的许多朋友,包括象征派诗人魏伦(P.Verlaine,1844-1896) ,印象派画家马奈(E.Wanet,1832-1883)、莫奈(C.Monet,1840-1926)、雷诺阿(P . Renoir,1844-1919)和西斯莱(A.Sisley,1839-1899)等(他收藏着这些画家的一些画作,马奈还特为他画过两幅肖像画)——他对诗歌与绘画的新思潮的透彻了解,无疑对他后来在创作上形成的某些风格特点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法国作曲家中,他是从诸艺术品种间的相互关系中汲取创作灵感的第一人,从这一方面着眼,他也可以称为德彪西的先驱。稍晚一些时候,由于夏布里埃始终象肖松一样刻苦自学音乐,他还在音乐界中找到一些知心朋友,包括杜帕克、丹第、福莱和梅萨热等,他还积极参加民族音乐协会活动,热诚崇敬弗兰克——最能说明他后来在音乐界享有的声望的,莫过于1890年间当弗兰克逝世时他被推选在葬礼上宣读悼词一事。在内务部任职的同时,他已写出并上演喜歌剧《星宿》和《无益的教育》,被巴黎的观众视作一位有才华的业余作者。I879年,夏布里埃同他的好友杜帕克专程到慕尼黑观看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他为瓦格纳的音乐深受感动,就此决定专心献身音乐创作;1880年,终于放弃他在内务部所获得的职位。
  1881年,当拉穆勒(Ch.Lamoureux,1834--1899)在巴黎组织“新音乐演奏会”并开展星期交响音乐会活动时,夏布里埃便成为这些音乐会的合唱指挥,并排演过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女武神》中的一些片段。但是,他的主要活动却是创作,除了几部比较闻名的歌剧(如取材于中世纪撒克逊王女儿故事的《格文多琳》等)、少数各有特色的钢琴作品(如《十首秀丽小品》)和浪漫曲(如《音乐颂》)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管弦乐狂想曲《西班牙》。夏布里埃最优秀的作品,每每显露出一种生气盎然的情绪、嘲弄式的幽默感、温雅的抒情性和易动感情的诗意。他的音乐语言是彻底法国式的,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他的管弦乐风格不但本身异常引人注目,而且还预示了往后的发展道路,一些后继的法国作曲家正是遵循着即使不完全与他相同、至少也十分类似的路线的。夏布里埃还是法国特具风格的和声的首创者,他的半音阶体系无疑源自瓦格纳,但是由此建立的却是明百无误地属于他个人的独特样式;他运用全音音阶,在法国也是首开先例。他在和声上的创新,不但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鼓励着丹第、萨蒂、德彪西、拉威尔、施米特和鲁塞尔等法国作曲家得以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法国的音乐艺术。
  晚年,夏布里埃虽然已为神经性病疾所苦,他还是满怀热忱地写作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布里塞伊斯》,一心想把它写成他自己的一部杰作。但是,他已经力不从心了,他的健康情况日益恶化,终于因瘫痪在I894年9月13日逝世于巴黎.
  【《西班牙》狂想曲】Espana
  夏布里埃也象许许多多在他之前和之后的法国人一样,十分醉心于西班牙。1882年,当他同妻子一起游历西斑牙时,他贪婪地欣赏
  着西班牙的音乐和舞蹈,记录下众多生动的曲调,他还以轻松的笔触,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叙述他所感受的鲜明印象。下面就是他从格拉那达发出的一封信的摘录:
  “每天夜里,我们到演奏音乐的咖啡馆去,在那里,人们唱着马拉库恩那(Malaguena)、索立德(Soleed)、查帕替多(Zapateado)和彼腾纳(Petener)舞曲,而跳舞的则全是些流浪汉。如果你能亲眼看着他们扭摆,我相信你也会被吸引住的。在马拉加,这种舞蹈变得如此之剧烈,致使我不得不把妻子拉走,它已不再给人什么乐趣。我记录了很多东西:探戈是唯一的一种两拍子舞曲,其他的都是三拍子,塞维勒舞曲是3/4拍子,马拉加和加的斯舞曲则是3/8拍子。但在北部就不一样,那里有些乐曲是5/8拍子,很特别。探戈舞曲的2/4拍子总是同哈巴涅拉舞曲相近,这里再把这样一个画面描述一下:两个女人在跳舞,两个土头土脑的男人在弹吉他,还有五至六个女人则用一种非常难所的声音狂喊。这些都很难记录下来,因为曲调常在变换,时刻会出现新的音调片断。她们喊出一系列音节和单词,嗓门提高,拍手喝彩、小节中第三和第六个八分音符都用掌声强调——所有这些全都激奋着那些年轻舞蹈者。一切都在迅速变化,一切全都不可言喻!喊叫声越响,舞蹈者嘴巴张得越大,笑得越欢,臀部的扭摆也越激烈,简直近于疯狂!”
  《西班牙》狂想曲所反映的就是类此的色彩和情绪,但是这里的西班牙情调却是通过一个法国人的观感反映出来的,因此其中依然
  富于诸如欢愉、热情和引人注目的幽狱等典型的法国特点。作者在这首乐曲中主要用入几支西班牙曲调,并用富于西班牙特点的节奏加以贯串,特别是其中极为鲜艳精巧的配器,使它足以同杜卡的《小巫师》并列为代表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交响音乐的杰作。
  夏里布里认为音乐首先是用以表达个人主观感受的一种工具,因此他觉得并不是非写些赋格曲、奏鸣曲或交响曲不可。他写这首《西班牙》狂想曲也完全不拘形式,结构相当自由。乐曲开始时一小段引子预示的节奏,即在三拍子节拍中形成二拍子感觉的切分节奏型,是贯串全曲的基本节奏。在这一节奏背景上出现的乐曲基本主题,则是霍塔舞血的旋律,先由大管和小号齐奏奏出。这种舞曲同圆舞曲有其像似之处,但速度和节奏却更飘忽不定,旋律进行也更随意、自由(Rubato)。这一基本主题改由法国号接奏后,曾发展为乐队强有力的全奏,并用巴斯克铃鼓以强调节奏。接下乐曲的第二主题到第四主题相继呈现,但历时都不长。第二主题由小号的基本节奏引入,用大管、法国号和大提琴齐奏奏出,但它很快地便被铜管乐器清晰有力的呼喊打断。第三主题是大管的精彩表演,它兴致极好,力度一直保持不衰,很有诙谐意味。第四主题的基本节奏性每两小节分别交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奏出,然后逐渐扩及其他木管乐器。
  乐曲的第五主题是小提琴和中提琴(还有大管和长笛)的宽广咏唱,非常富于表情,而当它第二次改用弦乐器组齐奏时,木管乐器用装饰音强调的节奏和两架竖琴的滑奏,使旋律的迸行显得更加华丽和激越。接下就是以上这五个主题的反复发展,其间还穿插着长号的乐句——据说这是全曲中唯一由夏布里埃自己创作的旋律,由于它的出现十分突出,因此相当引人注目。
  乐曲的所有主题基本上按原来的次序呈现,但有时是主题的重迭,有时还有节奏的交错(3/8和2/4);同前一阶段相比较,配器和旋
  律型都有所变易。乐曲的尾声由小鼓打出的基本节奏型开始,这里用第二和第六主题的素材以相呼应并交错推进,配器和力度一直有增无已,最后形成强有力的全奏以结束全曲。
  【快乐进行曲】(op.42) Joyeuse Marche
  原名《法兰西进行曲》(Marche francaise)。夏布里埃为音乐学院钢琴教学而作。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管弦乐曲等。其中以作者本人于1888年改编的管弦乐曲流传最为广泛。1990年本曲在巴黎演出时作者更用现名。题献给法国作曲家丹第(Vineent d`Indy、1851-1931)。
  全曲轻松明快,短小的序奏节奏性较强,接着由木管和弦乐先后奏出乐曲的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采用丰富的力度变化和多变的演奏法,使旋律更具有轻快而幽默的色彩。这一特点表明本曲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音乐会作品的性质。随后,整个乐队奏出了轻松愉快的第二主题。
  这两个主题依次变化再现时突出第二主题。接着单簧管奏出旋律性较强的乐句,然后变化再现前面已出现的其他旋律,并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流畅的新旋律。最后.再现前两个主题,在饱满有力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鲁塞尔】(Albert Rousse1,1869-1937)
  法国作曲家。曾任海军军官,在印度支那服役期间对印度支那风情产生极大兴趣,1898-1909年在圣咏学院拜丹弟为师,1909--1914年任圣咏学院作曲教授。1914年后,一次大战期间,曾参加法国军队,之后专心致力于作曲。鲁塞尔是与德彪西、拉威尔同时代的法国作曲家,但因他开始作曲的时间晚,所以介于印象派与六人团之间,不属于任何乐派,其后期作品追求新古典主义。鲁塞尔自己把他的作品风格分为3个阶段:第一期是至1913年为止的“虽受到若乾德彪西的影响,但潜心于从丹弟学来的坚固的构造”的时代,其主要作品为《第一交响曲》(森林之诗)、芭蕾《蜘蛛的盛宴》。第二期是“以歌舞剧《帕德马瓦蒂》始”,“为了它本身,而当作它本身而作的音乐”,也就是接近于绝对音乐,“致力于扩展自己手法的和声面”,其主要作品除了《帕德马瓦蒂》就是《第二交响曲》。第三期是以《F调组曲》开始,“发现了最终表现”的时期,也就是真正的新古典主义时代,其主要作品除了《F调组曲》,另有《第三交响曲》、《小组曲》和芭蕾《巴克斯与阿里阿涅》、《埃涅阿斯》,鲁塞尔的创作特点是使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强烈节奏与大胆的和声手法交融于丰富多彩及时常有东方印度支那情调的配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芭蕾音乐《蜘蛛的盛宴》和《巴克斯与阿里阿涅》。
  【鲁塞尔:F调组曲】Suite en Fa
  这套组曲,OP. 33,作于1926年,受库塞维茨基委托,为波士顿交响乐团而作。时欧洲有新古典主义趋向,“回到巴赫去”是一个时髦口号。此曲1927年1月由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
  共3个乐章:
  1.前奏曲,很快的快板。开始由小提琴与中提琴呈示主要主题,它的发展由A调属和弦支撑,之后由管乐与弦乐以转接方式呈示仿佛第二主题的素材。在变动的低音上,把木管所奏的平行和弦与小提琴成反行反复进行。使用长笛移高大三度移调方式展示第一主题后,形成第一段小结尾。中段开始、高音部是木管的琶音,低音部则开始固执的C音,往前发展,形成降B顽固音型。主要主题的两部分与仿佛是第二主题的材料分别予以发展。再现部着重再现主题前半部分与仿佛第二主题的材料。
  2.萨拉班德舞曲,因副声部有丰富的线条,有主旋律不太明晰的感觉。上声部有一个开头节奏构成的顽固低音反复了12次,中声部也反复着表情丰富的音型。这个乐章强调通过乐器传递而表现线条的丰富性。
  3.吉格舞曲,游戏似的快板。第一主题先由小号和小提琴表现,后半部分是在A小调属和弦上清楚地进行。这一主题由木管群移高五度表现后,再移高大三度,由短笛和小提琴表现,再移高大三度,由双簧管表现。然后中声部弦乐所奏的顽固节奏似乎成为主角,反复两次后,再由圆号与木管呈示中段主题,跳跃音程扩大幅度后有有趣的变奏。达到高潮后,有类似第一主题的另一个旋律,以小号出现,发展之后长笛以G调再以降B调重现第一主题,再重现中段,在中段中再重现第一主题,移调五度后达到结尾。

曲目


1. Espana
2. Suite Pastorale: 1: Idylle
3. Suite Pastorale: 2: Danse villageoise
4. Suite Pastorale: 3: Sois bois
5. Suite Pastorale: 4: Scherzo - valse
6. Le Roi malgre lui: Fete Polonaise
7. Overture to Gwendoline
8. Le Roi malgre lui: Danse Slave
9. Joyeuse Marche
10. Bourrée Fantasque
11. Suite In F, Op. 33: 1: Prelude
12. Suite In F, Op. 33: 2: Sarabande
13. Suite In F, Op. 33: 3: Gi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