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LEONARD BERNSTEIN BRAHMS Symphonies No.2 & No.3 New York Philharmonic

LEONARD BERNSTEIN BRAHMS Symphonies No.2 & No.3 New York Philharmonic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LEONARD BERNSTEIN BRAHMS Symphonies No.2 & No.3 New York Philharmonic

条形码: 5099704753720

专辑简介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及第二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交响音乐具有充沛、丰富、深厚、善良而真诚的情感内涵,同时又具有非常严谨的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是继贝多芬之后用古典音乐的结构方法去很好地表现了现实社会矛盾中活生生的人物内心,进而提示了社会的深层问题和人的内心世界。勃拉姆斯继承和发扬了贝多芬的传统,以音乐为手段(工具),从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感出发,反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反映出当时欧洲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封建政权的黑暗统治下的广大知识分子及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渴望光明、渴望正义、渴望幸福的心声。勃拉姆斯的交响音乐是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又一批伟大的作品。
  勃拉姆斯的创作指导思想是戏剧性的,但较之贝多芬的作品,来得更加具有较压抑的心理色彩,具有更多的抒情目的,较少有矛盾冲突(尤其是第二交响曲),作品中仍然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性。勃拉姆斯的情感是浓烈的,但表现的井井有条,从不失理性框架,也远未达到发泄的程度。
  勃拉姆斯的信念是贝多芬信念的具体化。贝多芬坚信人类社会中善良的、光明的、人性的、正义的和道德的价值观终会战胜丑恶的、阴暗的、野蛮的、狭隘和自私的、不道德的慌言与所谓的“价值观”。从而使人类社会走向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世界。勃拉姆斯以自己的全部作品来歌颂社会生活中善良的人性和应具有的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来为贝多芬所建立的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作品73号)。是于1877年夏季在奥地利的一个景色如画的湖边创作完成的,同年底的12月30日首演。与第一交响曲的首演不同,第二交响曲首演即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功到每一乐章结束时听众都热情地起立,向勃拉姆斯欢呼致意,很快誉满欧洲。有人把这部作品看作是理解和进入勃拉姆斯内心世界的最好向导。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与第二交响曲的区别非常类似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和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二交响曲是一首异常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作品为四个乐章,没有提示性的标题: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一个具有幻想性的美丽的意境,是勃拉姆斯在这一乐章里所要陈述的,将欣赏者带入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柔情又交织着矛盾的社会幻境中,充分调动起欣赏者的想象力和人性的觉醒,去细细地品味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酸甜苦辣和无处不在的矛盾……。
  第二乐章:勃拉姆斯的交响音乐的第二乐章(或慢板乐章),都具有极为优美而感人的旋律,在第二交响曲中也同样有着超乎寻常的、柔美的第二乐章,乐章一开始即由大提琴奏出一种深远、宽广、壮美、厚实、温暖而又忧伤的旋律,直透骨髓。大提琴那象征着男子汉的深情的音色与异常柔美的弦律相结合,实是感人至深。第二乐章为三段体,整个第二乐章(柔板乐章)属于勃拉姆斯崇高的哲学(哲理)抒情诗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其深刻的感人之处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
  第三乐章十分娇媚优雅,复三部曲式,有着欢快而奇特的节奏、风趣而幽默的内涵。反映出作者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基本主题是一支朴素、典雅而又有点伤感的旋律。一开始立即由双簧管在大提琴拨弦背景上奏出,单簧管和大管则以和声伴随着它。再现了维也纳的自然魅力和文化魅力。乐章的中段又加入了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风格,乐章近结束时则是将不同风格的因素巧妙的结合起来,既有幽默又有热情,既有伤感又有奔放……。
  第四乐章是勃拉姆斯作品中最富于朝气的篇章之一,只有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与第一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某些段落可相比。这是一首充满抒情和欢乐的终曲,也是勃拉姆斯性格及信念的自然反映。形象地再现了社会生活中光明、欢乐的节日气氛。表现了人们追求光明、追求欢乐、追求幸福的天性。显示了勃拉姆斯与贝多芬作品的人民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显示了勃拉姆斯与贝多芬一脉相承的价值观与信念——自由、平等、博爱(人类社会健康的基础)。全曲在群众性沸腾的狂欢场面中辉煌地结束。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优秀版本有: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沙瓦利什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切利比达凯指挥慕尼黑交响乐团
  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及第三交响曲
  勃拉姆斯是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心目中极为重要的作曲家,是广大深资爱乐者的衷心朋友,勃拉姆斯也是浪漫派音乐家中极为特殊而富神秘色彩的一位,有着十分严谨而稳健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从形式上遵循着前人的传统,但在他那近乎学究气的作品内部,却是一颗典型的极具抒情和浪漫色彩的心。一切世俗的情感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全都升华了,与贝多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正是勃拉姆斯的伟大之处。当我们在欣赏作品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进入勃拉姆斯的内心世界,你会全面了解一个真诚、善良、正直、浪漫、富有激情而又严谨深刻的、有血有肉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在勃拉姆斯的全部作品中,处处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虽然勃拉姆斯离开世界有105个年头了(今年的四月三日),但在广大热爱勃拉姆斯的爱乐人心中仍然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情感丰富,仍然时刻与我们心心相映,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与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勃拉姆斯的作品将会在越来越多人的心底扎根,净化着更多的人的灵魂,也必将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勃拉姆斯的艺术是揭示人的灵魂、情感和净化人们的心灵的艺术,是唤起人性觉醒的艺术……。绝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浮华风气。勃拉姆斯的作品从形象意境来感受,是极为宽广、深远和宏大的,一望无际的开阔的画面不断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但同时,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又无时不层次丰富地表现出极深入、细致的情感变化。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很好地把握着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创作思想上则坚持艺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正确方向,坚持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的正确方法。
  勃拉姆斯的情感强烈而丰富,但不失理性的控制;情绪发作迅速,但绝无歇斯底里的成份。第三交响曲的构思时间较早,但直到1882年才开始写作,1883年夏天完成,同年底在维也纳首演,获得成功。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是一首田园抒情诗,而这首第三交响曲则又回到当时的现实社会之中,又回到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形象中来。与第一交响曲类似, 第三交响曲有不少悲壮的篇章,但这里一开始就具有英雄的因素……。当时维也纳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和担任首演的指挥家(不详)都把这作品称为“英雄”交响曲。不过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中并没有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那巨大的矛盾冲突,到是有着在矛盾冲突中,所显示出来的叹息与无可奈何。音乐的发展表现出各种不同情绪的轮番交替,而这更具有浪漫乐派的创作特点。
  第三交响曲是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但乐思鲜明而完善,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乐章用三个有力的和弦作为前引,这个三音和弦在整部交响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第一乐章中,每当音乐发展的重要转折时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但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则有所变化。第一乐章的总体意境是展示自由与欢乐的心态,虽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开始部分),但总体呈自由、愉快、柔和与安谧(结尾部分)。
  第二乐章贯穿着前一乐章结尾处的那种神圣而又安谧庄严的情绪。之后,中间一段曾经代之以激情的增长和突然消退,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压抑与无可奈何之感。悲剧性的闪光只在远处出现,整个第二乐章在小提琴诚挚的咏唱中结束。(结尾同样安谧、宁静)
  第三乐章为宁静和有所压抑的忧伤感,或者说透过泪珠而现出的微笑,以及忧伤与幽默的混合——这些情绪总是交织在一起,其中的热情与欢乐总是包裹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哀愁。(结尾仍然安谧、宁静。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勃拉姆斯的心中对安宁与和谐的渴望)
  最后乐章是全曲矛盾冲突的顶点,展示的是悲剧性的暴风雨,其中有英雄性格的表现。一开始由弦乐器和大管低沉地奏出一种隐抑的激奋情绪和神秘的色彩,接着矛盾冲突开始,光明的力量与黑暗的势力进行着悲壮的搏斗,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斗争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音乐中在逐渐增加着痛楚和叹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但最终没有明确的结局。这正是勃拉姆斯的风格,也是勃拉姆斯通过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