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音乐专辑 > 进口:舒曼/舒伯特:钢琴作品(466 498-2)

进口:舒曼/舒伯特:钢琴作品(466 498-2)_音乐专辑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进口:舒曼/舒伯特:钢琴作品(466 498-2)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07年12月13日

唱片数: 1

条形码: 028946649824

专辑简介


舒曼(1810~1856)所有的钢琴音乐,几乎都有所指涉,试图将文学阅读产生的情绪具象化,或是描写真实或想象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在他的心灵构思、小说及抒情诗篇之间的交互作用。钢琴对于舒曼的意义,一如对于肖邦,是自我的延伸。舒曼的作品显示他对钢琴的音色及特性有与生俱来的直觉。他喜爱强而有力的和弦架构,但并不打算将钢琴转化为管弦乐团,也不向李斯特那样要展现钢琴家灿烂的技巧。相反的,舒曼是要彻底利用平台式钢琴的响亮声音、结构上的丰富感及音调的份量。
  
  舒曼的钢琴音乐常常反映出他个性的两面:冲动外向的弗洛莱斯坦(Florestan)与细心内向的尤塞比乌斯(Eusebius),以及影射舒曼的老师与其未来的岳父威克(Friedrich Wieck)的瑞罗大师(Meister Raro)。舒曼以尤塞比乌斯的精神创作时,会呈现出温柔的抒情性,飘散着紫罗兰的芳香;相反地,当他以弗洛莱斯坦的精神创作时,则槊造出强有力的节奏、轻快的速度、闪电雷霆般的音效。这首《C大调钢琴幻想曲》(Fantasie OP.17)与他绝大多数的钢琴作品一样,均是与这两个轮流出现的自我而共同展开情感之旅的。
  
  舒曼的两个自我,交替出现在他的钢琴音乐中。
  
  《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 钢琴套曲舒曼作于1838年。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全曲由13个标题性小曲组成:
  
  (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听到异国故事时诧异好好奇的神情。
  
  (2)奇怪的传说。突变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夸张活泼,仿佛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3)捉迷藏。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戏的情景。
  
  (4)孩子的请求,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
  
  (5)心满意足。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固定的切分节奏、丰满的和声都微妙地刻画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东西后满足幸福的心理。
  
  (6)重要事件。夸张而单纯的顿音、呆板的节奏,呈现出孩子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令人发笑。
  
  (7)梦幻曲。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8)在壁炉旁。柔和舒展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充满融融之乐,和谐温暖的家庭图景。
  
  (9)木马游戏。在持续音上奏出带切分节奏的旋律简洁生动,使人联想到前后晃动的木马和木马上兴高采烈的小骑士。
  
  (10)过分认真。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人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
  
  (11)惊吓。平静的主题交织着紧张的半音经过的弦,经音乐罩上一层恐怖色彩,刻画了儿童听到鬼怪故事后害怕惊恐而又好奇的心理。
  
  (12)入眠。晃动的节奏型加上卡农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摇篮曲般温和宁静的气氛,中间的转调更增添了乐曲的梦幻色彩,最后平静舒缓的音乐表明孩子已酣然入睡。
  
  (13)诗人的话。这首终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写成,旋律悠缓,蕴含着迷惘惆怅的心情,表达了舒曼对已逝童年的忧伤和感慨。
  
  舒伯特(1797~1828)的这首钢琴幻想曲和他的最后两首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D.959)及《降B大调奏鸣曲》(D.960)一样,代表舒伯特钢琴作曲事业的顶峰,均是以交响曲一样的四乐章奏鸣曲,虽然与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并非如出一辙,但风格相近。狂想曲般的曲思发展与混乱与宁静的独特且感情丰富的结合,源自于一个奏鸣曲的原创理念:逐渐显现一个内在世界,以“天籁般的声响”与亲密的方式展开。
  
  《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Wanderer-Fantasie D.760)具有恢宏的第一乐章,其特征是丰富的乐念流动、频繁的小调色彩变化及偏好转调。其中板(Molto moderato)余音旋绕且意境超俗,但往往显得凄凉。就发展部而言,此曲编织出两个呈示部主题丰富的织锦画,最后逐渐消失无形。
  
  缓慢乐章类似歌曲的结构,开头及结尾部分受到压抑,且包含更戏剧化的插曲。此幻想曲苦乐参半的c小调行板,开头及结尾均含有听天由命与宁静的绝望。谐谑曲乐段及终乐章的回旋曲均显得活泼轻快,尤须值得一提的是,《流浪者幻想曲》介于大调与小调间的模糊地带,特别能吸引人。
  
  克利福德·柯曾爵士(1907~1982),英国钢琴家,1919年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雷迪,后在古德森班上学习,16岁在伦敦皇后大厅演奏巴赫三重协奏曲而成名。1928年到柏林拜施纳贝尔为师,后又到巴黎受兰多芙斯卡指导,可谓融合了多家长处。柯曾的演奏,善于把刚健的节奏与内心庄严宁静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演奏对结构把握能力强,触键中充溢着英国绅士那种优雅,尤以擅长于莫扎特、勃拉姆斯、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著称。其与维也纳八重奏团合作的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Decca 417 459-2),是这个曲目的顶尖版本之一。
  
  柯曾爵士是一位非常特别的钢琴演家,他有非常出色的技巧且演奏风格高贵,所以能把自己对音乐的创见以细腻的方式去表现在音乐中。他的录音唱片不多,但可明显地感受到他音乐与精神的深度。

曲目


1.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I. Durchaus phantastisch und leidenschaftlich vorzutragen
2.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II. Massig. Durchaus energisch
3.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III. Langsam getragen. Durchweg leise zu halten
4. Kinderszenen, Op. 15: Von fremden Landern und Menschen
5. Kinderszenen, Op. 15: Kuriose Geschichte
6. Kinderszenen, Op. 15: Hasche-Mann
7. Kinderszenen, Op. 15: Bittendes Kind
8. Kinderszenen, Op. 15: Gluckes genug
9. Kinderszenen, Op. 15: Wichtige Begebenheit
10. Kinderszenen, Op. 15: Traumerei
11. Kinderszenen, Op. 15: Am Kamin
12. Kinderszenen, Op. 15: Ritter vom Steckenpferd
13. Kinderszenen, Op. 15: Fast zu ernst
14. Kinderszenen, Op. 15: Furchtenmachen
15. Kinderszenen, Op. 15: Kind im Einschlummern
16. Kinderszenen, Op. 15: Der Dichter spricht
17. Wanderer-Fantasie, D760: Allegro con fuoco ma non troppo
18. Wanderer-Fantasie, D760: Adagio
19. Wanderer-Fantasie, D760: Presto
20. Wanderer-Fantasie, D760: Allegro